蟄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於程諾而言,在農業方面為什麼不選擇見效更快的化肥或者農藥,那是因為時機還不成熟。
1913年德國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所合成氨化工廠,但等到可批次生產尿素還要等到一戰後的1920年,而有機化學農藥ddt、敵草快和六六六還要等到三四十年代。
雖然對於穿越者來說,仿造要比研發快很多,但真正拿出來很難保住成果。
對於近代工業而言,最大的敵人除了動盪的環境外,就是買辦階段,買不如造就是從此時開始。
幫助列強搜刮生產原材料,然後再把工業產品傾銷到國內,打擊國內工農經濟。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白黨,1941年時國內就研製出我們的第一批青黴素樣本,到1946年經過改良可大批次生產且工藝相較於西方更好、價格更低,但在國內市場沒有泛起一絲漣漪,大規模生產還要等到解放後。
宋子紋對此直言不諱:“外國的盤尼西林要多少有多少,隨便買就是了,國內沒必要造。”
為何如此,因為買辦創下的關稅收入是他們的財政支柱,打擊國內工業反而價錢能賣得更高,從中獲取的私利也就更豐厚。
種子就簡單了,很多技術都是從西方引進而來,在翅膀未硬之前與他們沒有利益衝突,甚至還能利用買辦。
夜深了,還在辦公室整理材料的程諾覺得有些冷,重新把火爐子支上:“這倒春寒還真不好受,下過雨又得把小棉襖穿上,最近我看北平大學拿藥吃的師生可不少。”
郭守春滿不在乎,伏在桌前記著筆記:“這點降溫算得了什麼,後面還得到全國各地去考察,指不定再遇到什麼天氣,回頭多鍛鍊鍛鍊。”
“別人我不好說,但老郭你可得保重身體。”程諾拍拍手,倒了一杯熱茶遞過來:“等著你積攢選種育種經驗,多培養些農學人才,將來推廣到別的作物上。”
選種育種是一個長期工程,需要以年為單位去下功夫,不是說程諾他是穿越者,次年就能收穫到高產穩產的種子,很不現實。
所以必須趁著列強忙於陷入一戰泥潭,國內短暫的“和平”時光,及早研究。
否則等到他們緩過勁來恢復生產,將工業製成品傾銷過來時,再想翻身就難了。
而且在小麥上積攢經驗和培育人才後,再觸類旁通推廣到水稻、大豆和棉花上,同時進行選種育種,畢竟國內吃大米的人更多,棉紡織業也不能總用洋布。
等到種子培育即將完成,再推出化肥和農藥,悄悄送到陝北都沒問題。
郭守春不置可否,接下熱茶點點頭:“但是老程,這幾天咱們也聊了不少,你的很多想法我覺得都很具有超前性,但為什麼引進國家時,你更傾向於美國,老牌歐洲的農業實力似乎是更強些,我們不應該找他們學習嗎?”
“你說的我也知道,可歐洲諸國會那麼容易將技術交給我們嗎?”程諾拉過來一張椅子,反著坐趴在椅背上:“別人家的東西看著再好吃,人家關門不教,咱只能乾瞪眼流口水。”
“可美國又不是什麼好東西”
程諾挑挑眉毛:“忘了嗎,美國可是有個‘學生志願海外傳教運動’,傳過來的可不僅僅只有他們的主,還有別的。”
“還有生物學、醫學和農學等科學知識,哎呦,我怎麼把這個給忘了。”郭守春拍了一下腦門,恍然大悟:“別看洋鬼子們說一套做一套,但傳教那是真的認真,我當初中學就是在教會學校上的。”
美國所謂的學生志願海外傳教行動起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與傳統的呆板傳教士不同,運動從一開始就將參與主體限定在高校學生群體中,經過在全國範圍內高校的巡迴宣傳、招募、專門的傳教士課程培訓之後最終完成向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