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北京城內,各將領對北京戰守策略也是意見不一。兵馬司建議完全拆毀九門外軍民房屋,以免被敵人利用。都尉王通主張在京城外挖築深壕,以阻擋敵騎衝突。總兵官石亨則提議全軍退守城內,堅壁清野,以避賊鋒,等到敵人久攻不克,兵馬疲憊,然後出擊,必能獲勝。
于謙卻認為前面明軍一直在吃敗仗,瓦剌肯定因此而輕視明軍。他慨然道:&ldo;奈何示弱,使敵益輕我?&rdo;提出不應該單純守城,而是要主動出城迎擊,給敵人一個下馬威。
於是,于謙委派兵部侍郎吳寧代理兵部事,自己親自率軍陣於德勝門外,準備迎擊瓦剌的主力軍。
十月初十,于謙下令緊閉京城九門,規定作戰期間一律不得開門,以示背城死戰的決心。並且頒布臨時軍令:&ldo;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斬其將;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rdo;
將士們看到城門已閉,知道已無退路,只有勇敢擊退敵人,才能死裡求生。
兵部尚書于謙以下諸將都親自督戰。于謙躬擐甲冑,身先士卒,&ldo;泣以忠義諭三軍&rdo;,人人感奮。彼時于謙已是新朝廷首屈一指的頭號重臣,他親自披甲上陣,許多明軍感動得痛哭失聲,決心以死報國。
十月十一日,隨著號角聲長鳴,瓦剌軍前鋒抵達京師,並在西直門外列陣,擺開了要大戰一場的架勢。明英宗朱祁鎮則被關在德勝門外的一處空宅子的豬房中。家國近在咫尺,卻是有家不能回,其焦灼心情可想而知。
當日,于謙趁敵軍立足未穩,派都督高禮、毛福壽率軍出擊。明軍與瓦剌軍交戰於彰儀門土城北,瓦剌軍敗。明軍殺敵數百人,奪還所掠千餘人。初戰告捷,軍威大振,人心振奮。當天夜裡,于謙又派薛斌率精兵偷襲瓦剌軍營地,亦有所斬獲。
也先此次南下進兵,幾乎是傾巢出動,沒想到剛到北京城一天之內,就連吃兩個敗仗,銳氣大大受挫。之前,他因為輕而易舉地俘虜了明朝皇帝,驕橫異常,認為明軍不堪一擊,甚至他已經計劃在幾天之內攻下北京。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明軍陣容整齊,京師城防嚴密而堅固,要想攻下北京,絕非易事。宦官喜寧見也先有進退兩難之意,便獻計讓也先遣使講和,請明廷派大臣來迎回英宗,藉以試探明廷的態度,也可以等到有利的時機。
明廷經過緊急商議後,認定這是也先的陰謀,決定不派大臣&ldo;迎駕&rdo;,但還是應該派遣使者去見太上皇。
此時兩軍對峙,一觸即發,陣前出使顯然是一項非常危險的使命,何況朝廷沒有打算接受也先的任何條件。經過商議,明景帝朱祁鈺採取了重賞招勇的老辦法,升通政司參議王復為禮部侍郎,中書舍人趙榮為鴻臚寺卿,派遣二人出城拜見太上皇朱祁鎮。
十月十二日,明使者王復和趙榮來到德勝門外土城關也先軍營。土城關是古薊州的遺址,所以又名&ldo;薊邱&rdo;,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ldo;薊門煙樹&rdo;,便是指此處。
也先為了嚇唬明朝使者,大擺兵仗,露刃夾道,殺氣騰騰,並讓朱祁鎮帶刀坐在帳中。也先和弟弟伯顏帖木兒都披甲冑,張弓矢,站在朱祁鎮兩旁。王復和趙榮進來朝拜後,獻上羊酒。
朱祁鎮看到來人官職不高,覺得朝廷太不重視自己,很不高興地問道:&ldo;何不遣大臣來?&rdo;
也先聽了也很驚訝,便問使者都是何等官職。朱祁鎮道:&ldo;都是小臣。&rdo;
也先亦大感不悅,怒道:&ldo;大臣如何不來迎?犬猶認主人,我奉駕至城門,不來接。&rdo;隨即對王復等人道:&ldo;爾小官,可令胡濙、于謙、王直、石亨、楊善等來。&rdo;
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