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克明/周亞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4月10日清晨,張學良和王以哲出來送客,當他們把幾位穿著樸素的深色便裝的客人送出天主教堂大門時,張學良舉目東望,只見霞光滿天,一輪燦爛奪目的紅日冉冉升起了。
這次會談,由於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正確,也由於周恩來和張學良都能以大局為重,相互信賴,使會談取得很大的成功,而這對張學良來說,也是他戎馬生涯中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為以後的西安事變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
1 應德田:《張學良與西安事變》,中華書局1980年12月出版。
2 許滌新:《百年心聲》,生活&iddot;讀書&iddot;新知三聯書店1979年3月出版。
3 關於周、張二人會談內容,曾參考了申伯純所寫的《西安事變紀實》及其他有關資料。
張學良傳--八月的西安
八月的西安
延安會談後,中共中央研究了張學良對反蔣抗日方針的不同看法,認為他的意見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既然象張學良這樣願意走聯合抗日道路的人對&ldo;反蔣&rdo;都難以接受,顯然,如仍堅持反蔣,對擴大統一戰線是不利的,所以採納了他的建議,將&ldo;反蔣抗日&rdo;改為&ldo;逼蔣抗日&rdo;,&ldo;在5月5日發表的東徵回師通電中,就沒有再提反蔣的字句,而是向&l;南京政府諸公&r;提出以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的精神,在全國範圍內、首先在陝甘停止內戰,雙方互派代表磋商抗日救亡具體辦法。……在《關於逼蔣抗日問題的指示》中說:&l;目前中國人民的主要敵人是日本帝國主義,所以把日本帝國主義與蔣介石同等看待是錯誤的,&ldo;抗日反蔣&rdo;的口號,也是不適當的。&r;還說:&l;在日本帝國主義繼續進攻,全國民族革命運動繼續發展的條件下,國民黨中央軍全部或其大部有參加抗日的可能。我們的總方針應是逼蔣抗日。&r;&rdo;1
紅軍為了抗日,於1936年春東渡黃河,不料,受到蔣介石和閻錫山軍隊的阻攔。為了顧全大局,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決定回師河西,停止這一戰略計劃的實施,並發表《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向全國人民宣佈,出師抗日的紅軍之所以回師黃河西岸,不是對國民黨軍隊的堵截和進攻畏懼了,而主要是&ldo;認為國難當前,雙方決戰,不論勝負屬誰,都是中國國防力量的損失,而為日本帝國主義所稱快。&rdo;故決定&ldo;以此行動向南京政府、全國海陸空軍、全國人民表示誠意,我們願意在一個月內與所有一切進攻抗日紅軍的武裝隊伍,實行停戰議和,以達到停戰抗日的目的。&rdo;並慎重地勸告南京政府:&ldo;在亡國滅種緊急關頭,理應翻然改悔,以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的精神,在全國範圍、首先在陝甘晉停止內戰,雙方互派代表磋商抗日救亡的具體辦法。此不僅諸公之幸,實亦民族國家之福。如仍執迷不悟,甘為漢奸賣國賊,則諸公之統治,必將最後瓦解,必將為全國人民所唾棄所傾覆。語雲:&l;千夫所指,無病而死&r;,又云:&l;放下屠刀,立地成佛&r;,願諸公深思熟慮之。&rdo;
中國共產黨的這些深得人心的舉動和決策,張學良都看到了,他是衷心擁護的,他對聯共抗日和爭取蔣介石等國民黨最高決策人物共赴國難更加積極了。據劉鼎回憶,在那個時期,張學良&ldo;主動承擔勸蔣抗日的工作,蔣介石走到哪裡,他就走到哪裡找蔣介石談聯共抗日的問題。這樣的情況不止五次(南方一次,山西一次,洛陽二次,西安一次),幾乎達到每月一次。談話中蔣介石總要擺出領袖架子,讓張學良聽他的話。蔣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