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頁 (第1/2頁)
[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812年戰局開始時,俄國人同法國人的兵力對比要比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戰爭中同敵人的兵力對比不利得多。然而俄國人卻可以在戰局程序中大大增強自己的兵力。對拿破崙說來,整個歐洲在暗中都是他的敵人,他的力量已經發揮到最大限度,西班牙的消耗戰弄得他手忙腳亂,幅員遼闊的俄國使俄軍可以透過長達上百普里的退卻來極大限度地削弱他的軍隊。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只要法國的進攻不能成功(亞歷山大皇帝不媾和或者他的臣民不叛變,法國的進攻又怎麼會成功呢?),俄國就有可能進行猛烈的還擊,而且這種還擊還可以導致敵人的毀滅。可見,即使最高超的智慧,恐怕也提不出比俄國人無意中執行的計劃更好的戰爭計劃來。
雖然當時人們並沒有提出這樣的計劃,甚至會認為這樣的計劃是荒謬的,但是這在現在卻不能成為我們不把這種計劃作為正確的東西提出來的理由。如果我們想從歷史中學習,那麼,我們就必須把已經發生過的事情看作是將來也可能發生的事情。而且在向莫斯科進軍以後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並不是一堆偶然的事件,這是任何一個對這類事情有判斷能力的人都會承認的。假如俄國人能夠勉強地在邊境進行防禦,那麼,法國力量的衰落和對俄國有利的劇變雖然還是可能出現的,但這種劇變肯定不會那樣強而有力,那樣有決定性意義。俄國得到的這個巨大利益是用犧牲和冒險換來的(當然這種犧牲和冒險對其他任何國家來說都是太大了,對大多數國家來說是不可能做到的)。
由此可見,人們永遠只有透過積極的措施,即以決戰為目標,而不是以單純的等待為目標,才能取得巨大的積極成果,簡單地說,即使在防禦中,也只有下大賭注才能獲得大的利益。
第九章 以打垮敵人為目標的戰爭計劃
當我們詳細地論述了戰爭可能具有的幾種不同的目標以後,現在我們來研究同這些目標相應的三種不同的戰爭的整個部署。根據我們以前對這個問題所作的全部論述,有兩個主要原則貫穿在整個戰爭計劃之中,並且是其餘一切的準繩。
第一個主要原則是把敵人的力量歸結為儘可能少的幾個重心,如果可能,歸結為一個重心;同時,把對這些重心的打擊歸結為儘可能少的幾次主要行動,如果可能,歸結為一次主要行動;最後,把所有的次要行動儘可能保持在從屬的地位上。總之,第一個主要原則就是儘可能集中地行動。
第二個主要原則是儘可能迅速地行動,也就是說,沒有充分的理由就不要停頓,不要走彎路。 能否把敵人的力量歸結為一個重心,取決於下列條件:第一、敵人軍隊的政治關係。如果敵人是一個國家的君主的軍隊,那麼把它歸結為一個重心大多是沒有困難的。
如果敵人是結成同盟的國家的軍隊,其中一國的軍隊只是履行同盟的義務,並不是為了自己本身的利益,那麼把它們歸結成一個重心的困難也不會很大。如果敵人是具有共同目的的同盟國的軍隊,那麼問題在於它們之間的友好程度。
關於這些問題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
第二、敵人各支軍隊的戰區的位置。
如果敵人的軍隊在同一個戰區內集中成一支軍隊,那麼,它們實際上是一個整體,因而我們就不必考慮其他問題了。如果敵人的軍隊是在一個戰區內的不同國家的幾支軍隊,那麼,它們的統一就不是絕對的,但各支軍隊之間還有密切的關係,對一支軍隊的決定性打擊還會影響其他軍隊。
如果各支軍隊配置在毗鄰的幾個戰區內,這些戰區之間沒有巨大的天然障礙把戰區完全隔開,那麼,一個戰區還會對其他戰區發生決定性的影響。如果各個戰區相距很遠,中間還隔有中立地區或大山脈等等,那麼,一個戰區對另一個戰區是否會發生影響,就值得懷疑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