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第1/2頁)
[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樣一來,戰爭中的相互作用、每一方都想勝過對方的競爭、暴烈性和無節制性,都消失在微弱的動機所因起的停頓狀態中,雙方都會不冒危險地在大大縮小了的範圍內進行活動。
如果我們承認(其實也不能不承認)政治目的對戰爭具有這樣的影響,那麼,這種影響就不再有什麼界限了,而且我們甚至不能不承認還存在著目的僅僅在於威脅敵人以支援談判的戰爭。
如果戰爭理論要成為而且一直成為哲學的探討,那麼,它在這個問題上顯然就會陷入束手無策的境地。它在這裡找不到包含於戰爭概念中的一切必然的東西,因而它就會失去它所以能夠成立的一切根據。儘管如此,不久就有了一條自然的出路。軍事行動中的緩和因素越多,或者更確切地說,行動的動機越弱,行動就越消極被動,行動就越少,就越不需要指導原則。這樣,整個軍事藝術就僅僅是小心謹慎,它的主要任務就在於使搖擺不定的均勢不致突然發生對自己不利的變化,使半真半假的戰爭不致變成真正的戰爭。
第六章(下) 戰爭是政治的一種工具
直到目前為止,我們一直是在戰爭的性質與個人和社會團體的利益相對立的情況下進行探討的,我們有時從這一方面,有時從另一方面進行探討,以免忽視這兩個對立著的因素的任何一個,這種對立的根源存在於人的本身,因此,透過哲學的思考是不能解決的。現在,我們想尋找這些矛盾著的因素在實際生活中由於部分地相互抵銷而結成的統一體。如果不是有必要明確地指出這些矛盾和分別考察各個不同的因素,我們本來在一開始就可以談這種統一體。
這種統一體是這樣一個概念:戰爭只不過是政治交往的一部分,而決不是什麼獨立的東西。
當然,人們都知道,戰爭僅僅是由政府與政府、人民與人民之間的政治交往引起的。但是,人們通常作這樣的想像:似乎戰爭一爆發,政治交往即告中斷,就出現一種只受本身規律支配的完全不同的狀態。
與此相反,我們卻認為,戰爭無非是政治交往用另一種手段的繼續。我們所以說用另一種手段,就是為了要同時指出,這種政治交往並不因戰爭而中斷,也不因戰爭而變成某種完全不同的東西,無論使用怎麼樣的手段,政治交往實質上總是繼續存在的;而且,戰爭事件所遵循並受其約束的主要路線,只能是貫穿整個戰爭直到媾和為止的政治交往的輪廓。難道還可以作其他的設想嗎?難道隨著外交文書的中斷,人民之間和政府之間的政治關係也就中斷了嗎?
難道戰爭不正是表達它們的思想的另一種文字和語言嗎y當然,戰爭有它自己的語法,但是它並沒有自己的邏輯。
因此,決不能使戰爭離開政治交往。如果離開政治交往來考察戰爭,那麼,就會割斷構成關係的一切線索,而且會得到一種毫無意義和毫無目的的東西。
甚至當戰爭是徹底的戰爭,完全是敵對感情這個要素的不受限制的發洩時,也必須這樣看問題,因為所有那些作為戰爭的基礎的和決定戰爭的主要方向的因素,如我們在第一篇第一章中所列舉的:自己的力量、敵人的力量、雙方的同盟者、雙方的人民和政府的特點等,不是都帶有政治的性質嗎?它們不是都同整個政治交往緊密結合而不可分的嗎?同時,現實戰爭並不象戰爭的概念所規定的那樣是一種趨向極端的努力,而是一種本身有矛盾的不徹底的東西;這樣的戰爭是不可能服從其本身的規律的,必須把它看作是另一個整體的一部分,而這個整體就是政治;如果我們再考慮到這些,那麼就更必須象上面那樣看問題了。
政治在使用戰爭時,總是不管那些產生於戰爭性質的嚴密的結論的,它很少考慮最終的可能性,而只以最直接的概然性作為依據。如果整個行動因而出現了大量的不確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