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頁 (第1/2頁)
[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果我們不想脫離現實,那麼我們就必須承認,甚至具有絕對形態的戰爭,即拿破崙所進行的戰爭也是這樣的。
如果我們必須象上面這樣看問題,並且必須承認,戰爭和戰爭所具有的形態並不是從它所接觸的無數關係的總和中產生的,而是從當時起主導作用的某些關係中產生的,那麼,自然會得出結論說,戰爭是以可能性、概然性、幸運和不幸運的賭博為基礎的,嚴格的邏輯推論在這種賭博中常常會完全不起作用,甚至會成為智力活動的無用而累贅的工具;此外,還可以進一步得出結論說,戰爭可能成為一種有時很象戰爭有時又不大象戰爭的東西。
理論必須承認所有這一切,但是理論的任務是把戰爭的絕對形態提到首要的地位,並且把它看作是研究問題的基本出發點,使那些希望從理論中學到一些東西的人永遠記住它,把它當作衡量自己一切希望和憂慮的基本尺度,以便在可能和必要的場合使戰爭接近這種絕對形態。
作為我們思想和行動的基礎的這個主要觀念,即使最直接的決定性的原因來自完全不同的範疇時,也會賦予我們的思想和行動以一定的色調和特點,這如同一個畫家用他上底色的顏色,能夠賦予他自己的畫以這種或那種色調一樣。
現在,理論所以能夠有效地做到這一點,應該歸功於最近的幾次戰爭。如果沒有這些觸目驚心的例子來說明擺脫束縛的因素具有巨大的破壞力,那麼,理論即使喊啞喉嚨也無濟手事,任何人都不會相信目前大家所經歷的事情是可能的。
假如1798年普魯士預先知道它一旦失敗就會遭到如此強烈的還擊,致使歐洲原有的均勢遭到破壞,難道它還敢以七萬軍隊侵入法國?
假如1806年普魯士考慮到第一顆槍彈將成為引起彈藥庫爆炸而招致自身毀滅的火星的話,難道它還會用十萬大軍對法國開戰?
第三章(上) 戰爭的內在聯絡
由於人們對戰爭的看法不同,有的認為它具有絕對的形態,有的則認為它具有或多或少不同於絕對形態的現實形態,對戰爭的結果就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在戰爭的絕對形態中,一切都是由必然的原因引起的,一切都會很快地交織在一起,不存在沒有聯絡的、中性的(如果可以用這個詞的話)空隙。在這種形態中,由於戰爭內部包含有多種多樣的相互作用,由於戰爭具有一系列相繼進行的戰鬥構成的內在聯絡&rdo;,由於每次勝利都有自己的頂點(超過這個頂點,就進入了損失和失敗的領域),總之,由於戰爭具有這些自然的關係,戰爭就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最後的結果。在取得最後結果以前,一切都沒有決定,作戰雙方既沒有贏得任何東西,也沒有損失任何東西。在這裡必須不斷指出:一切取決於最後的結果。根據這種看法,戰爭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的各個部分(各個結果)只有同整體聯絡起來才有價值。1812年拿破崙佔領了莫斯科和半個俄國,這種佔領,只有當它能促成拿破崙希望得到的和約時,對他說來才是有價值的。可是,這種佔領只構成他的戰局計劃的一個部分,這個計劃還缺少另一個部分,即粉碎俄國的軍隊。假如他在取得其他成果的同時又實現了戰局計劃的另一部分,那麼要達到媾和的目的就十分有把握了。由於拿破崙先前忽視了計劃的這個部分,後來就再不能實現這個部分了,於是整個第一部分非但對他無益,反而對他有害了。
認為戰爭中的各個結果之間有聯絡的這種看法,可以看作是一個方面的看法。同這種看法相對立的還有另一個方面的看法,即認為戰爭是由一些各自獨立的結果構成的,這些結果就象賭博中的各自獨立的&ldo;局&rdo;一樣,前幾局的輸贏對以後的輸贏並沒有影響。因此,在這裡主要的只是這些結果的總和,而且人們可以把每個單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