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第1/2頁)
[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們懷著有些膽怯的心情繼續前進。我們只有始終沿著在開始時規定的道路才能繼續前進。理論應該明確地闡明大量事物,使人們易於理解它們,理論應該剷除錯誤的見解在各處種下的莠草,應該指出各種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把重要的東西同不重要的東西區別開來。當各種觀念自然而然地凝結成我們稱之為原則的真理結晶時,當它們自然而然地形成規則時,理論就應該把它們指出來。
理論給人們帶來的好處應該是使人們在探索各種基本概念時有所收穫和得到啟發。理論不能給人們提供解決問題的公式,不能透過死板的原則為人們指出狹窄的必然的道路。理論應該使人們瞭解大量的事物和它們之間的關係,然後讓人們再進入較高的行動領域,使人們根據天賦的力量的大小發揮一切力量的作用,使他們具有清楚地判斷真實的和正確中東西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在上述各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它與其說是思考的產物,不如說是危險的產物。
第二章 絕對戰爭和現實戰爭
戰爭計劃總括整個軍事行動,並使它成為具有一個最終目的(一切特殊目的都歸結在最終目的之中)的統一行動。人們如果不知道用戰爭要達到什麼以及在戰爭中要達到什麼(前者是目的,後者是目標),那麼就不能開始戰爭,或者就不應該開始戰爭。這個主要思想規定了作戰的一切方針,確定了使用手段的範圍和所用力量的大小,而且一直影響到軍事行動的最小環節。
我們在第一章中已經講過,打垮敵人是軍事行動自然的目標,如果要堅持按概念作嚴格的推論,就不可能得出別的目標。
打垮敵人這種想法必然是交戰雙方都有的,因此,在軍事行動中就不應該產生間歇,而且在雙方中的一方真正被打垮以前,是不會出現平靜狀態的。
在論述軍事行動中的間歇的一章中,我們已經指出,就敵對因素的體現者‐‐人一‐和構成戰爭的一切情況來看,敵對因素是如何受到戰爭機器內部原因的阻止和節制的。
但是,這種阻止和節制引起的變化,還遠不是戰爭從它的原始概念轉變為到處可見的具體形態的原因。大多數戰爭好象只是雙方在發怒,在發怒的情緒下拿起武器保衛自己和威脅對方,如有機會,也給對方以打擊。因此,這些戰爭不是兩個相互破壞的因素的直接衝突,而是彼此隔開的、只在一些小接觸中爆發火花的兩個因素的緊張狀態。
那麼阻止它們全面爆發的絕緣體是什麼呢?為什麼戰爭沒有按邏輯上必然的樣式進行呢t這種絕緣體就是戰爭在國家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大量事物、力量和關係。在這些事物、力量和關係的無數的作用下,根據兩三個前提直接得出邏輯的結論就成為不可能,邏輯的結論就湮沒在它們的作用之中。而且,人們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中,通常習慣於根據某些起主導作用的想法和感覺採取行動,而不是根據嚴格的邏輯結論採取行動的,所以對瞭解情況不確切、自己的不堅決和不徹底幾乎是意識不到的。
即使籌劃戰爭的人能夠透徹地理解所有這些情況,一刻也不忘記自己的目標,國內其他的有關人士也未必都能做到這一點,因而就會產生阻力,就需要有一種力量來克服人們的這種惰性,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力量是不足的。
這種不徹底性有時存在於交戰雙方的這一方或那一方,有時存在於雙方,它使戰爭具有一種按其概念來說不應有的形態,使它成為半真半假的、沒有內在聯絡的東西。
這樣的戰爭我們幾乎到處都可以見到,如果我們不是親眼看到,正是在我們這個時代出現了具有絕對戰爭形態的現實戰爭,那麼有人可能會懷疑,我們關於戰爭所絕對具有的本質的這種看法有什麼現實意義。在法國革命作了簡短的前奏以後,毫無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