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第1/2頁)
[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俄國是一個幅員異常遼闊的國家,在那裡兩支軍隊完全可以進行這樣的追逐。
如果其他條件有利,在較小的面積上變換退卻方向也是可能的,這只能根據具體場合的具體情況來決定。
誘敵深入的方向一經確定,我們的主力當然就應該沿著這個方向退卻,否則,敵人就不會派他的主力向這個方向前進,即使敵人的主力真的向這個方向前進,我們也是無力迫使他受上述一切條件的束縛的。因此產生了一個問題,防禦者應該把全部兵力集中在這個方向上退卻,還是應該以大部分兵力向側方退卻,也就是進行離心的退卻。
對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回答說,離心的退卻本來就是不足取的,理由如下:(1) 防禦者採取這種退卻時兵力將更為分散,而防禦者把兵力集中在一點上,恰好是進攻者最感棘手的事情。
(2) 防禦者採取這種退卻時,敵人將佔有內線之利,他的兵力比防禦者集中,因而可能在某些地點上佔優勢。
誠然,如果防禦者暫時採取不斷退避的方法,這種優勢就不那麼可怕,但是,採取不斷退避的方法常常是以能經常威脅敵人而自己不致被各個擊破為前提的,而在這種場合被敵人各個擊破卻是很可能的。此外,向本國腹地退卻還應造成一個條件,這就是主力必須逐漸取得能夠進行決戰的優勢,而在兵力分散的情況下,就不大可能確有把握地做到這一點。
(3) 兵力較弱的一方總的說來不宜對敵人採取向心的行動。
(4) 這樣的兵力部署會使敵人的一部分弱點完全消失。
遠距離進攻的主要弱點是交通線長和戰略翼側暴露。
如果防禦者採取了離心方向的退卻,迫使進攻者分出一部分兵力在側面構成正面,那麼進攻者的這部分兵力本來只能用來對付我們同它對峙的那部分軍隊,在這時卻還附帶地完成了其他任務‐‐掩護了一部分交通線。
因此,僅就退卻的戰略效果來看,採取離心的方向是不利的。但是,如果這是為以後威脅敵人的退卻線做準備的,那麼我們就必須提醒大家回顧一下前一章的論述。
只有一個目的可以促使防禦者採取離心的退卻,這就是隻有採取這種退卻才能保障某些地區的安全,否則這些地區就很可能被敵人佔領。
根據進攻者兵力的集中地點和前進方向,根據雙方各個地區、要塞等的關係位置,在大多數場合就可以相當準確地預見到進攻者在前進路線兩側將佔領哪些地區。把兵力配置在敵人多半不會佔領的那些地區,可以說是一種帶有危險性的兵力浪費。至於防禦者在進攻者多半會佔領的那些地區配置一部分兵力是否能夠阻止進攻者佔領這些地區,這是比較難以預測的,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熟練的斷能力。
俄軍在1812年退卻時,曾把託爾馬索夫指揮的三萬人留在沃倫,準備用來對付可能侵入這個地區的奧軍1。這個地區面積廣大,地形上困難較多,進攻這個地區的敵軍並不佔優勢,所有這一切都是俄軍可以期待在靠近邊境的這個地區勝過敵人,至少可以在邊境附近固守的理由。這樣做在以後會帶來非常大的利益,關於這些我們不想多談。此外,即使當時想把這些部隊及時調到主力那邊去,實際上也幾乎是做不到的。這一切肯定是有力地促使俄國人把該軍留在沃倫獨立作戰的原因。與此相反,如果根據富耳將軍制定的戰局計劃,僅僅讓巴爾克來的軍隊( 八萬人) 向德里薩退卻,而把巴格拉齊昂的軍隊( 四萬人) 留在法軍的右翼,以便爾後從背後攻擊法軍,那麼人們一眼就可以看出,巴格拉齊昂的軍隊不可能固守在立陶宛南部,換句話說,這支軍隊不僅不能在法軍背後多保持一塊更接近於法軍的地區,反而會被壓倒優勢的法軍主力所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