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堯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孫子兵法》雲:&ldo;主不可怒而興師。&rdo;懷王犯此大忌,命屈??為大將,逄侯醜為副將,率師十萬,討張儀之罪。
屈原無權&ldo;參與朝政&rdo;,沒有接觸懷王的機會,欲諫阻懷王興師而不可得,整日急得似熱鍋上的螞蟻,團團亂轉。
事實早已證明,屈原、陳軫是正確的,但懷王因頭戴國君之高冠,不肯向屈、陳二大夫賠禮認錯,與之共圖大計。國家利益為重,陳軫不顧個人得失,再次挺身而諫曰:&ldo;伐秦非計也,不若賂秦一名都,與之聯兵攻齊。如此以來,失地於秦,取償於齊,吾國尚可全也。今王已絕於齊而責欺於秦,是吾合秦齊之交而來天下之兵也,必致滅頂之禍矣。&rdo;
早已氣炸了肚皮的懷王,哪裡還聽得進臣下的不同意見,接受陳軫的諫阻呢?他咬牙切齒地說:&ldo;欺我者秦也,齊有何罪?朕有罪而伐無辜,豈不為天下笑!卿此諫莫不是令朕行不義於天下歟?……&rdo;
懷王不納陳軫之諫,楚師西進,直打至秦之藍田(今陝西藍田西)。
秦惠文王命魏章為大將,甘茂為副將,率師十萬拒戰,又邀齊國發兵相助。齊將匡章率師五萬助秦。
孫子曰:&ldo;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rdo;&ldo;知彼知己,百戰不殆。&rdo;楚軍素無訓練,王怒而猝然興師,幾近烏合之眾,哪裡會有什麼戰鬥力。秦軍則與此相反,數年來一直南征北戰,東侵西掠,將指揮有方,士能攻能守。這一切懷王全不考慮,全然不知,違《兵法》而行,兩軍交戰,楚豈有不敗之理!縱然楚將屈??有萬夫不擋之勇,也難經秦齊兩軍夾擊,故楚軍連戰連敗,直退至丹陽(今河南淅川縣丹江水庫一帶)。第二年春天,秦軍又迫至丹陽,屈??調集所部再戰,楚師大敗,名將屈??、逄侯醜等七十餘人陣亡,士卒死者八萬餘人,楚之漢中大片國土全為秦軍所奪,舉國震動。
喪土亡將,死亡數以萬計,慘敗驚世駭俗,懷王卻未從中吸取教訓,反而變本加厲地傾全國之兵,與秦再戰,雖一度再攻藍田,但最終還是大敗而歸。懷王叛縱和秦,天下共憤,韓、魏兩國乘機襲其後,懷王恐懼,忙命陳軫赴秦軍求和,所淪之漢中地不要,又割給秦兩座城池,秦方罷兵,楚亦狼狽班師。
豬為家畜中的蠢笨者,然幾經撞牆,亦會吸取教訓,認識到此路不通,別覓新徑。懷王再笨,總還比豬聰明些,慘敗迫使他不得不作深刻的反思,之後派屈原再使齊國,謝罪修好,重結新盟,以報秦仇。
是楚叛齊投秦,撕毀了齊楚聯盟和六國縱約,是懷王派宋遺到國境線上去大罵齊宣王,腥言穢語不堪入耳,惹得宣王折楚符,斷楚交,視楚懷王為無情無義的小人。如今楚師伐秦,大敗而歸,而且打得楚軍狼狽潰逃者就有匡章所率之五萬齊軍,由此不難斷定此番屈原使齊修好訂盟艱難的程度。雖然如此,屈原卻樂而從之,因為這是攸關楚之命運和天下前途的大事。從這一根本利益出發,屈原不計前嫌,打斷懷王的賠罪道:&ldo;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便是聖君。&rdo;屈原視懷王此舉為楚之希望,好比有一條木船在大海上航行,一遇風浪便顛簸回漩,此乃正理,問題是面對風浪,它能夠戰而勝之,揚帆遠航,而不是為風浪掀翻,沉於海底。
遣屈原使齊修好,懷王是派對了人。倘使派別人來,齊宣王不僅不會接見,必喚武士將其逐出國門。屈原則非他人所能比,這是齊宣王及齊廷上下最崇戴的人,是齊之老友至交,故而一如既往地盛情接待,不分彼此地坦誠相見。時逾年半,但齊宣王依然為前次訪楚屈原所受的侮辱和不白之冤憤憤恨恨。鄭袖是什麼狗東西,純系是禍國之賊,殃民之精,楚懷王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