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鎮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 李濟:《跪坐、蹲居和箕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4本,1953年。
2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館:《西安半坡》,文物出版社。1963年,147頁。
1 《考古》1962年6期。
2 《考古與文物》1983年5期。
3 《考古》1975年2期。
4 《文物》1984年11期。
5 《文物》1975年2期,85頁圖九。
6 《史記&iddot;殷本紀》。
第二章 人口
夏商時期的人口問題,不外乎可納為人口數量和人口質量兩大彼此影響的不同範疇。由於缺乏準確可靠的夏商人口數字記載,此問題長期以來一直難於展開深入討論。但是隨著當代考古學的進展和出土文字資料的充實,在方法論上借重於多種學科的理論實踐手段和研究成果,廓清夏商人口問題的迷霧已漸具條件。本章試對存在於上古社會的人口清查統計之特色,以及夏商人口分佈移動、王都、基層地緣組織、方國的人口規模、人口總數、不同性別年齡組社會成員構成狀況、經濟撫養比、人口平均壽命、人口死亡率和增長率等關涉人口總體量方面諸問題,作一探索。
第一節 早期人口清查統計
人口問題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現象。上古時代人口數量的增減,尤為直接地影響著社會的發展程序,特別是具有戰鬥力和勞動能力的人口規模,對當時的國家、方國和基層地緣組織的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往往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這就使得在很早以前,統治階級就重視社會人口的清查統計。
《左傳&iddot;哀公元年》記載了一則流傳於春秋時期的夏代史影,謂夏的後相失國,其子少康逃奔有虞,有虞的酋長&ldo;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按即姚姓二女),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以收夏眾。&rdo;社預注云:&ldo;方十里為成,五百人為旅。&rdo;收眾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了夏代國家盛衰存亡的大事。此&ldo;有眾一旅&rdo;,似指族落組織可出兵員數,如連老弱婦孺在內,以五口之家或三口之家可出一人計,則少康在綸邑的人口總數,大概應有1500~2500人。這則史傳似乎表明,早在夏代,統治者已經有過人口統計之舉。
商代甲骨文中記商王關心&ldo;喪眾&rdo;或&ldo;不喪眾&rdo;的事屢見不鮮。眾的社會身分和地位,大體如有的學者所分析的,有廣狹兩指,廣義的眾是指眾多的人,大概可用來指除奴隸等賤民以外的各個階層的人,狹義的眾是指廣義的眾裡面數量最多的那部分人,即為商王服生產勞役的下層平民1。例如甲骨文有云:
貞我其喪眾人。(《佚》487)
貞禽其喪眾。(《合集》58)
貞■其喪■。(《京》2332)
貞■不喪眾。(《合集》62)
貞弜不喪眾。(《南南》2&iddot;103)
貞並亡災,不喪眾。(《後》下35&iddot;1)
貞戊其喪人。(《林》2&iddot;18&iddot;20)
……於滴……喪人。(《合集》1082)
其喪工。(《乙》7955,《合集》97)
辭中的禽、■、■、弜、並、戊、滴等,大抵是族名兼地名。喪眾人、喪眾、喪人,是指人口的流動遷徒散失;喪工是指具有勞動技能者的喪失流散。言我其喪眾人,可能是關涉商王都人口得失大事。言並地無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