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四十多歲的建築工人周志剛,想著醫院裡不明狀況的周秉昆,騎著腳踏車一路疾行,不由得想起了周秉昆的過往。
周秉昆出生在1952年的冬天,那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最低溫度已經差不多接近零下40度,由於大雪連綿,使得道路更加的難以行走。
獨居的周秉昆的娘,好不容易到了長春市人民醫院,卻遭遇了難產,撐了三十多個小時之後,已經是奄奄一息命垂一線了,卻沒有任何親屬的陪伴,再這樣下去,母子就都要沒了,醫院出於人道主義,在冒著極大風險的情況下,做了剖腹產手術,嬰兒保住了,媽媽卻手術後大出血,卻再也沒能醒過來,醫院裡也沒有條件撫育這幼小的嬰兒,一時間也是倉惶無措沒有辦法。
幾乎與此同時,周志剛的妻子李素華正在家裡待產,之前已經生育了一兒一女,按說第三胎了不應該是難產的,卻也遭遇了難產,周志剛一看情況危急,急忙將妻子送到了醫院。
緊急手術之後,嬰兒卻是窒息了沒有保住,李素華也在手術之後陷入了深度昏迷,幾個小時後才醒了過來。周志剛在手術室外等候過程中,也意外得知了失去母親的嬰兒無人照料的狀態。
當週志剛得知自己的孩子沒有保住,也很是擔心妻子李素華經受不住打擊,和醫院領導溝通以後,並許諾說如果孩子家人找來再還回去,並立了書面字據,醫院也擔心孩子沒有親人照料出個好歹,就同意由周志剛、李素華暫時養著。
於是周志剛一家就先把這孩子養了起來,卻是一直無人來認領,周志剛就把小孩起名叫周秉昆落了戶口。李素華本人卻並不知情,一直把周秉昆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子。
而周秉昆的生父,當時正擔任24軍72師某團團長的馬守常,正冒著風雪一路翻山越嶺,透過400裡的行軍終於在1953年1月到達了上甘嶺、平康地區,然後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英勇負傷,失去了記憶。
當週志剛趕到長春市人民醫院門診部的時候,已經是快要中午了,飢腸轆轆響如鼓,餓的也是頭暈眼花的,要知道這個年代每人每天的食物都是有定量的。
在大饑荒的60年代,家家戶戶普遍都是吃不飽的狀態,自從蘇聯專家撤走後,全國人民都在勒緊褲腰帶還外債,雖然工作還是一樣的繁忙雜亂,卻大都沒有任何怨言,日子過得清苦卻並沒有牢騷滿腹,遇到了困難也決不退縮,這一切也在於那時候的人民心中有信念有信仰!那個時代的人就是那麼的單純,雖然光景都很窮,但生活卻是過得簡單又快樂!
周志剛月收入只有二十七塊五毛,妻子李素華是全職太太,沒有工作,卻要負擔三個子女的生活和教育,每月還要擠出五元錢,孝敬山東沂蒙山區老家的父母,每天每人每頓就是一個二兩的玉米麵窩頭充飢,老鹽醃的一小塊鹹菜是常態,豆腐就是最有營養的食品了,青菜倒是常見,雞蛋在餐桌上也極為少見,基本上不見葷腥,只有逢大年過春節才有二兩的肉菜。
:()無限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