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糜竺這才當仁不讓地拱手答道:「如今東萊、北海、泰山三處,大部分郊野之地都落於賊手,少數縣城倒是有能吏幹臣攏城固守。渡海路線,以北海郡沿岸的下密、都昌、壽光三縣為佳。
此三縣雖不及東萊距離更近,但有大河入海,轉運便利。下密夾膠水、濰水。都昌,壽光有溉水,昧水。尤以下密為佳,可渡海至東萊縣後,沿海岸往西南,入濰水、截下密,出其不意斷東萊的青州黃巾歸路。」
劉備也提前有準備地圖,當下跟李素一起,順著地圖仔細看了一遍,便覺得這路線果然不錯。
東萊郡在山東半島的尖端,大致相當於後世的煙臺,距離遼東是最近的。但也正因為是半島尖端,所以以山地地形為主。
這也是地殼運動的自然道理,半島能伸出到海里最遠的地方,肯定是山地隆起,不可能指望泥沙沖積堆填造陸。後世煙臺的招遠等縣,都是以山區金礦著稱。
在漢末的時候,招遠金礦還沒被發現,那地方如今叫曲成縣,金礦所在的山區叫陽丘山。
陽丘山與南面靠近青島的乳山遙遙相望,讓半島尖端並不適合大軍平原機動,也不利於剿匪。
不過,劉備卻知道,他只要在北海郡的下密縣沿濰水把半島橫截兩段。在東萊就食的那部分青州黃巾,就得自己從東萊諸縣跑出來,試圖突圍回到泰山郡。
因為陽丘山和乳山雖然不利於行軍,但清剿難度和險峻程度,終究是完全不能跟泰山相比的。
留在陽丘山周邊,無非是多拖一些時間,但只要劉備把籬笆扎牢、包圍圈漸漸縮緊,東萊黃巾軍肯定遲早是個死。
這一點,跟西方世界被圍困在義大利半島靴尖部位的斯巴達克斯義軍是一個道理。
唯一的活路就是搶在劉備的封鎖線還不是非常完善、牢固之前,搶時間差突破。
黃巾軍之前敢來東萊鬧事,完全是因為從沒想過官軍剿匪還有可能從海上這個方向進攻,所以想當然覺得堵住西邊的泰山和沂蒙山區就萬事大吉了。
另外,青州黃巾軍的組織非常散漫,山頭很多,小頭目之間相互也不願意援護,一般是各自劃一塊地盤,自己搶自己的。
這都是劉備在備戰的這半個多月裡仔細打探到的情報。
把這些捋清楚之後,劉備便慨然下令:「好!那就以下密為目標渡海。不過,也有兩點要注意,首先,在正渡海峽抵達東萊縣之前,最好別離岸太近,以擴音前打草驚蛇驚動了盤踞東萊縣周邊的黃巾、給他們提前逃跑的時間。
其次,如若做不到離岸航行、風浪太大,那麼儘量挑一個夜晚的時間靠近東萊沿海,然後花一夜的時間西行,這樣至少也能拉開百里的差距,讓賊軍猝不及防。拂曉時再駛入濰水」
對於這個要求,糜竺直接拍胸脯擔保:「這一點沒問題,經伯雅先生改良後的沙船,離岸五十里甚至上百里,航行都絲毫不怕風浪,一定確保我軍駛入濰水之前,東萊黃巾軍都無所知覺。」
「好,那便啟航!」劉備意氣風發地下令。
上百艘大船依次而起,先運送了大約八千名士兵,第一波南下北海——兩萬大軍是不可能一次性運完的,這也是糜竺的船隊運能所限。
做生意的人,平時船隊的造船規模,是受限於生意的周轉的,沒那麼多貨要運,是不可能按照運力峰值需求配船的。劉備有兩萬大軍,也才剛最近幾個月的事兒,糜竺就算趕忙造船也沒那麼快。
不過相信第一批八千人先渡海抵達下密縣後,很快把下密和濰水沿岸的要害渡口都控制起來,應該不成問題。
只要就地固守大約七八天,就能有第二批部隊抵達,而半個月後,兩萬多大軍就能全部運到對岸。
這樣也能適度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