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司馬懿論于禁,張遼, (第2/2頁)
常山來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父親曹操處置。
結果。
于禁卻是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你們難道不知主公經常說的命令嗎!在大軍包圍之後才投降的人,不能赦免他的罪。遵行和執行法令,是事奉君的氣節。昌豨雖然是我的舊友,但我其可以因此而失節!”
之後,于禁與昌豨訣別,隕涕而斬之。
便是他的父親在聽聞于禁所為後,都感慨道:“昌豨不向我投降,而選擇于禁,是命運啊!”
也是在那之後,他的父親曹操越發的器重此人。
……
司馬懿時刻在留意著曹丕的神情變化,等到曹丕反應過來之後……
他這才說道:“嚴律軍法是沒錯!”
“可若是為了維護軍法而不惜殺掉自己的故友,則是有些過猶不及,顯得不近人情了。”
“這樣的人。”
“若是得勢之時,將士們或許會居於其威嚴而死戰,同僚可能會因其得主君器重而不願交惡。”
“可。”
“一旦其失勢之時,將士不會為其歸心,同僚不會為其求情。”
“故此,在下可以篤定……”
“選擇孤臣一道,厲行軍法的于禁。”
“不死則已!”
“死則必是無葬身之地。”
“這樣的人,是沒那麼容易投效於人的。”
“縱是投效了,也會是一個潛在的隱患,連累其身後站著的那位公子。”
司馬懿給出了其對於于禁的評斷。
若是曹據在此,定然會對司馬懿所言驚為天人。
因為于禁歷史的結局,真就如司馬懿所斷言的這般。
襄樊大戰,魏軍大敗於關羽之手後。
哪怕魏國朝野都清楚于禁是迫於曹仁的軍令而屯駐樊城北部的低窪處(漢水河道的改道處),才使得關羽抓住機會水淹七軍,兵敗被俘的。
哪怕他們清楚,七軍之敗曹仁要擔負很大一部分責任。
可在最後需要有人對戰敗之責背鍋時,
他們還是將於禁推出來了作為替罪羔羊,揹負起了戰敗的罪責。
曹丕更是順水推舟的,在於禁轉還魏國後透過羞辱的方式逼死了于禁,維護了魏國襄樊之戰後戰敗的體面。
究其原因。
不正是于禁性格太獨了嗎?
獨的不近乎人情。
以至於無人替他求情。
最後,當他所忠的主君都選則放棄他的時候……
他的死。
也就成了牆倒眾人推的必然。
可惜,曹據不在,自然也聽不到司馬懿這等精彩絕倫的關於于禁為人的分析。
至於曹丕。
在聽完司馬懿的講述之後,也是聽的歎為觀止。
結合于禁一直以來給他的印象……
他發現,其人好像確實如司馬懿所言的這般……獨。
“仲達,那張遼呢!”
“緣何你會說其……夠識時務?”
對此,司馬懿的解釋只有一句。
“張文遠若是不夠識時務,當初呂布死時……”
“他就已經死了!”
飛盧18週年品牌升級回饋讀者!充100贈500VIP點券!
(活動時間:8月10日到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