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1/5頁)
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秦始皇陵地宮的真實情況,而不得不根據《史記》的字意和考古資料進行分析和推
斷。據長期進行鑽探工作的程學華先生所掌握的資料,可證實秦陵封土下的地宮東
西寬485 米,南北長515 米,總面積達249 , 775 平方米,如此規模龐大的地下
陵墓宮殿,是世界上任何一座陵墓也無法與之相匹敵的。
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侷限,對秦陵地宮的深度無法準確地測出。目前秦陵地宮
已用洛陽鏟鑽入26 米的深度,但經過分析驗證仍是人工夯築的夯土層,就現在掌
握的情況而言,秦陵地宮至少有26 米以上的深度。而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穿
三泉”的記載,應看作是穿過了三層地下水。秦陵附近的水文資料表明第一層地下
水距離地表為16 米,第二層和第三層地下水距地表到底有多大距離還尚無測定。
即是測定, 2000 年前的地下水位和今天的地下水位顯然有較大的差異,因而不能
以水位的高低來確定地宮的深度。儘管如此,考古學家還是根據有關資料對秦陵地
宮深度作了比較切近實際的種種推測。在眾多的結論中,以袁仲一先生的為最低,
他推測的結果是地宮深度不會少於24 米,而劉雲輝先生的推斷結果是地宮最少在
50 米以上,這是目前考古界對秦陵地宮所作出的大體結論。
既然秦陵地宮已穿越了“三泉”,那麼,地宮內部採用了什麼方法堵塞或排除
地下水?有研究者根據《史記》中“下銅而致槨”和《漢舊儀》中“銅水泉絕之,
塞以文石,致以丹漆。”的記載,推斷秦陵地宮的地下水是先用冶銅錮其內,再塞
以紋石,其次塗漆,最後塗丹,從而堵塞了地下水,不致於滲入地宮之內。
這種推斷固然有其道理,但僅憑這樣的辦法能否徹底堵絕地宮內的滲水則引起
不少研究者的懷疑。那個當地宮封閉後,從地下水道里偷偷爬出來的青年工匠的民
間故事,也在令研究者對秦陵地宮之間有沒有排水道的問題進行不斷地探尋和思考。
八十年代末,陝西省地礦局工程師孫嘉春對始皇陵以北3 裡的秦代魚池遺址進
行了考察後,大膽地否定了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所記載的單純地從此處取土而成
池的說法,提出了秦人築魚他的重要原因就是為了掩護地宮排水管道出水口的論點。
這一令人震驚的理論一經提出,使科學界為之譁然,並議論紛紛,褒貶不一。為判
明這一理論的真偽,隨後不久,水文地質研究者邵友程又來到魚池遺址進行新的勘
察。古魚池水面雖不存在,但他仍然看到了原魚池底部連片的荷塘和叢生的蘆葦。
令他驚歎的是公路兩側與沙河東北側三角地帶的蘆葦叢中,竟流出一渠和混濁的沙
河水完全不同的清澈的碧水藍波。當他登渠問一位正在洗衣服的女人這渠水的來源
時,女人告訴他:
蘆葦叢裡有一處昌水泉,常年湧流不息,從不見枯竭。當他走下水渠詢問一位
當地農民這裡的水源情況時,農民指著魚池遺址告訴他說:“只一鍬就見水。”邵
友程根據推算,得出了“由於有著一條排水管道的制約,秦始皇陵地宮底部的標高,
絕不能低於魚他中心標高430 米,應在地面以下40—50 米之間,最深不超過55
米”。而至於那個“昌水泉”是否就是地宮管道的排水口,在他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