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7章 希望城一攬子計劃(二) (第1/6頁)
唐風漢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不少工廠也在積極的自救,比方說從管道內遷出來的子彈廠和炮彈廠,他們的人不缺、裝置也很充足,可是就沒有鋼鐵,那還能生產個屁,只能每天弄點復裝子彈。
類似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可以說除了造紙廠、香菸廠、糖果廠之外,希望城的工廠就沒有幾個叫人省心的。
不過也不全是壞訊息。
漁府的報告中明確提出,華人華裔的商業發展很快,還有一批小作坊是拔地而起,數量足足有5-600家,看樣子這些華僑的經商思維都非常的發達。
既然如此,那楊鋒就從頭開始幫希望城建立工業基礎,優先解決源頭的問題,好帶動左右行業的發展。
發出一條命令,馬上調兩萬名偽軍俘虜,調他們去煤礦挖掘,好給發電廠提供充足的燃料。
接著是再調兩萬俘虜,去鐵礦山作苦役,弄到礦石來支援鋼鐵廠。
什麼?蘇島上只有兩座小型鐵礦,壓根就容納不了這麼多礦工?
這個太簡單了!
楊鋒直接兌換了一份蘇島的礦場分佈圖,很多本地人都不知曉的寶藏,隨隨便便的就被楊鋒給點了出來。
這樣等鋼鐵廠產出鋼鐵,下游的什麼鑄造廠、卡車廠、軍工廠、農具廠、臉盆廠就全能夠盤活了。
明明有這麼多的免費勞力,幹嘛不好好的運用?
至於其他化工類的、紡織類的、食品加工類的、工程建設類的工廠,楊鋒也決心多方面的尋求人才。
日本人中的俘虜、美軍傷員中的專家,還有從三王山那邊直接派遣過來。
當然了,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真正想要這些行業興旺發達,還是得培養自己的人員頂上去。
可是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到楊鋒一口氣建立的那30所學校了。
雖說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可這些學校依舊是呈現半死不活的狀態,其中最大的問題一個是沒有足夠的老師,一個是沒有足夠的學校。
還有就是學生學習需要時間,哪怕是最初級的技術,也得經過一年左右的培訓,眼下就恰巧是一個要命的空窗期。
所以說來說去,還是人口的問題。
對此楊鋒的對策主要就是這麼幾個。
一是堅持獎勵生育的政策,給婦女兒童更好的待遇、更多的配額,這是在為將來打基礎,丁點都馬虎不得,交給苗苗管控楊鋒還是非常放心的。
一是繼續從東南亞各地招募華人華裔,畢竟這個速度最快,效果也最好,完全可以說萬島的勢力就是這麼聚集起來的。
不過這裡面也有點問題,通常聚集過來的人口,對萬島沒什麼歸屬感,不少都是迫於日軍和本地人的壓迫,坦白說這個沒什麼好法子,只能是加強教育,趁著日軍還沒有投降,不然就連這樣的都吸引不來了。
這次拿下半個哇島,楊鋒相信人口或許能增加個幾十萬、一百萬,畢竟看到萬島的主體、看到萬島的主張和作為之後,各地華人華裔肯定會自發的聚集過來。
還有一個則是加快從川地、從三王山往這邊的遷徙。
中國人都有故土難離的觀念,越是農戶還越是跟土地的牽絆更深。
楊鋒沒法子扭轉這種千百年才形成的頑強信念,他能夠做的就是把一些活不下去的人,被各種原因趕離土地的人送到萬島來,讓他們在這裡開始新的生活。
三王山電影公司,不是派出一組人到希望城來拍片了嗎?
只是暫時還沒有完成罷了。
等到這部影片拿回去,楊鋒就會開始大範圍的播放,最理想的結果就是在一年之內將萬島這邊的華人華裔增加到500萬。
至於眼下急需的技術人員,那就真的沒法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