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853年3月,太平軍攻克金陵,以金陵為天京。
清軍旋即在天京東郊建立江南大營,在揚州建立江北大營,彼此呼應,威脅天京、鎮江、瓜洲,並阻止太平軍東進蘇州、常州。
江北大營、江南大營都是清廷的正規軍。咸豐對他們寄予厚望,有求必應,要人給人,要錢給錢。
1853年後,太平軍北伐、西征先後失利,楊秀清不得不從天京、鎮江、揚州的守備兵力中抽兵增援西征、北伐戰場,用於防備江北、江南大營的兵力更加捉襟見肘。
譬如名將羅大綱,原本受命鎮守鎮江,後被楊秀清抽調至西征軍。
再如揚州城,屢次受到江北大營圍攻。情急之下,楊秀清抽調西征軍中的韋俊回援揚州,也未能打破清軍圍攻之勢。楊秀清無奈,只得主動放棄揚州,退守揚州南面的戰略要地瓜洲。
瓜洲地處長江北岸,是京杭大運河與長江的交匯處,與長江南岸的京口北固山隔江而望,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可以說,太平天國自建都金陵始,就把自己置身於四戰之地,防守難度很大。
但江南、江北大營近十萬人也無力攻下天京,坐看太平軍在北伐、西征戰場上把華夏攪得天翻地覆。
江南大營的清軍統帥是向榮。向榮是漢人,是綠營中難得的將才,所轄清軍很是兇悍。
向榮自太平軍興起後,便自廣西追至天京,一路脫穎而出,成為江南大營的主帥。
在向榮的指揮下,江南大營攻破太平軍多座營壘,在緊貼天京城垣的孝陵衛紮下營盤,對天京造成極大的壓迫。
楊秀清深知向榮的厲害,決定避實就虛,先攻破江北大營,再攻破江南大營。
江北大營的統帥原是旗人琦善,已經六十多歲,宦海浮沉四十年,早已無心軍事。
早在1819年,年紀輕輕的琦善就升任河南巡撫,正式成為封疆大吏。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時,琦善接替主戰派的林則徐,擔任兩廣總督,對持對英戰事。
他原先主戰,但看到不列顛船堅炮利,又揣摩到道光帝不願開戰的態度,便改為主和,並主持戰後的議和。
戰後,琦善代道光受過,被罰戍軍臺效力。但他很快便被特赦,繼續官運亨通。
浪費這麼多筆墨說琦善,只想在此說明:清朝的皇帝喜歡任用無能但忠誠的旗人為高官。
承平歲月,這固然無礙大局。但一遇到戰事,若仍是依靠這些只會做官、不會辦事的庸臣,豈不要誤國誤民?
卻說琦善自主持江北大營後,日夜聲色犬馬,不思進取。屬下勝保忍無可忍,上折嚴參琦善。
咸豐大怒,御筆批道:“琦善老而無志,如再不知愧奮,朕必用遏必隆刀將汝正法!”
琦善自恃資格老,仍對咸豐陽奉陰違。他主持江北大營,從不主動進取,而是等著太平軍主動放棄揚州。
1854年,琦善病死。清廷以江寧將軍託明阿繼琦善任欽差大臣,總領江北大營,以漢人陳金綬、雷以誠幫辦軍務。託明阿雖比琦善好些,但並無將才,難當大任。
江南、江北大營實力雄厚,有兵力近十萬人。在江南、江北兩大營的壓迫下,天京一帶的太平軍總體呈現被動防禦的態勢,被迫不斷壓縮防線。
到了1856年,天京的防禦形勢已是非常緊張了。
先是清軍水師從廣東調來大型紅單船,控制了天京至京口一帶的江面。
之後,太平軍掃北軍在直隸全軍覆沒,原本和太平軍掃北軍鏖戰的清軍僧格林沁先後抽調馬隊、步隊南下,加強江北大營。
僧王的蒙古馬隊是當時華夏最精銳的騎兵,太平軍無力抵擋。
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