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布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於代工廠來說是一套反應工藝的文件資料,而ic設計公司則需要用它來做物理驗證,直接關係到流片的成敗。
第四,直接對生產過程中的良品率進行分析,解決提升良品率的問題。
於是一款專用的eda工具開始在寧為的腦海中醞釀成型。
之所以稱其為專用eda工具,因為雖然這款工具幾乎是全能的,但不能用來設計複雜程度極高的cpu、gpu這樣的通用晶片。主要應用領域在於設計半定製、全定製跟類腦晶片這一類專門的智慧晶片。
到不是不想一步到位,而是的確太難了。不止是設計問題,指令集還需要得到英特爾的授權,而繞開這些,能讓難度直線下降。
不過如果這款eda真能設計出來,卻也能在eda產業中獨樹一幟。關鍵就在於其提供的工程庫。
按照寧為腦海中浮現的設計理念,他會將許多智慧演算法填充到工程庫中,這樣未來在設計實現某種功能的專用智慧晶片的時候,就能非常方便的從工程庫中進行呼叫。
錢不錢的另說,這款eda真要做出來,寧為覺得自己也算是半隻腳踏進人工智慧領域的牛人了。
這一過程中,在開發些新演算法,整個工程下來他覺得再拿個科學進步獎不成問題。
最重要的是,只要這款eda軟體被證明的確有用,並推廣開來,他也算是能鬆口氣了。那個時候即便他的大腦恢復成跟以前一般模樣,也能有足夠的立身之本。
所以這款軟體設計中要做成傻瓜式的。只要操作夠簡單,就能讓人更輕鬆的入門,推廣起來更加容易。畢竟,人工智慧開發的初衷就是讓懶人可以更懶一點。
還有一個相容性問題。
這一塊寧為覺得有必要設計出統一標準,透過這款eda軟體設計出的晶片,都將採用統一的軟硬體介面跟工具鏈,這樣就可以使得針對自家晶片為基礎的應用,可以自由移植。
這就要求對於晶片的功能邊界給出嚴格的定義。
就這樣,一晚上時間,寧為想到什麼,就記錄下什麼,一夜過去了,一個新的開題研究報告初具雛形。這可是個大專案,如果想要在畢業前做出來,時間上還是比較趕的。
不過想到實驗室派給他的那些研究員,寧為又覺得似乎也不太難。
當然,前提是領導得重視,真的當成重點專案,派來的是資深研究員而不是幾個學生。寧為打算就這兩天挑個時間找陸教授提交報告,順便好好談談這個專案。
寧為的預期是在明年考研之前完成專案,最少也要可以開始有限推廣。這樣等到考研結束之後,他差不多也可以心無旁騖的去繼續深造,拓展知識面的廣度跟深度。
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