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鄭家是海商出身,經濟理念自然不同於傳統士大夫,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在歸順清王朝後,即為清王朝上了《東南興商疏》,勾畫了一幅大力發展海外貿易,振興東南大地的宏偉藍圖,結果反被清政府認定此為&ldo;野心之舉&rdo;,招來了殺身之禍。而為人子的鄭成功,在臺灣真正實現了父親的夢想。
早在收復臺灣之前,鄭氏家族就擁有了一條遍佈歐亞的貿易網路。收復臺灣後,鄭成功以此為線索,打造屬於&ldo;大明臺灣&rdo;的貿易帝國。收復臺灣前的抗清戰鬥中,鄭成功的大本營廈門,就被其由一小小漁村,變成中國東南最大的貿易港口。建制臺灣後,鄭氏家族譴使四方通好,一面對荷蘭人實行經濟封鎖,一面與臺灣周邊各政權建立良好貿易關係。臺灣北邊厲行&ldo;閉關鎖國&rdo;的日本,在鄭氏集團的壓力下不得不網開一面,任由鄭氏家族取代荷蘭成為唯一的&ldo;貿易夥伴&rdo;,南部的菲律賓、馬來西亞、柬埔寨、印尼,乃至印度地區,都與鄭氏家族有貿易往來。英國東印度公司也是鄭氏家族的重要&ldo;合夥人&rdo;,在英國人的周轉下,臺灣的物產遠銷歐洲。臺灣自鑄的仿西洋貨幣&ldo;六符幣&rdo;,是東南亞地區的通用貨幣……
商業發達,司法建設也不差。收復臺灣後,即頒布&ldo;墾田&rdo;、&ldo;建軍&rdo;、&ldo;建政&rdo;三大法,不僅承襲了《大明律》的有關內容,還增加了保護商業利益,貿易糾紛仲裁,尊重私有財產,稅制清查等各項&ldo;進步內容&rdo;,即使與資本主義初期西方世界的商業法規相比,也毫不遜色。執法同樣嚴格,強調&ldo;法貴於嚴&rdo;,&ldo;法在必究&rdo;,鄭氏家族的重要人物,如宣毅後鎮吳豪,承天府尹楊朝棟等人,都因違反相關法令,被處極刑。
根據有關的史料記載,鄭氏集團時期,對日本的平均貿易稅收,每年約141萬兩,對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稅收,每年約80萬兩,對東南亞諸國的貿易稅收,每年約128萬兩。而明朝末期崇禎年間國家每年全部財政收入,平均不過400萬兩。史載彼時臺灣&ldo;田疇日盛,官民皆富&rdo;,誠非虛言。
而隔海相望的中國大陸,是東南五省遷界禁海,赤地千里,百姓哭號遍野,十室九空,是大江南北重農抑商,嚴厲打擊工商業……
保守與進步,在臺灣海峽之間,隔海相望。
【五】
說臺灣的繁榮,奠基者是鄭成功,真正的實施者,是一個素來被史家漠視的人‐‐鄭成功之子鄭經。
被漠視是因為其&ldo;劣跡&rdo;,公元1661年,鄭成功東徵臺灣,激戰正酣時,留守在廈門的他卻與其弟弟的乳母私通,且生下一子,激得鄭成功大怒,一度要殺其洩憤。次年五月初一,氣病在床的鄭成功英年早逝,時年39歲。&ldo;氣死父親&rdo;,外加&ldo;亂倫&rdo;,這等人物,在&ldo;封建道德&rdo;的眼裡,自然屬&ldo;不忠不孝之徒&rdo;。
但這個&ldo;不忠不孝之徒&rdo;,卻實為17世紀臺灣經濟起飛的締造者,萬千東南亞華僑的守護人。
公元1662年鄭成功病逝後,留守廈門的鄭經以長子身份繼業。但臺灣本土鄭成功部將黃昭、蕭拱宸等人擁立其弟鄭襲為主,發動叛亂。屋漏偏逢連夜雨,清廷大軍逼近,兩面重壓下,鄭經拒絕了清廷要其歸順的要求,但留了談判底線:仿朝鮮例,不削髮。穩住清廷後,鄭經率部火速東進臺灣,打敗了黃昭的叛亂軍隊,殺擁立弟弟的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