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土地兼併同樣重要的問題是明王朝失去了對國家最富庶的東南地區的經濟控制。明末東南,是商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偷稅漏稅最嚴重的地區。東南海商雲集,但此時的海商們,大多選擇了與當地有免稅特權的家族合夥,以達到免稅的目的,這樣的結果就是民富國窮,農民和中小商人成為了稅收的承擔者。百姓無力繳納稅務破產後,土地被大地主兼併,國家收不上稅;中小商人破產後,產業被大商人兼併,國家的稅,是越收稅源越少,竭澤了卻連魚都打不到。比如福建鄭芝龍,就透過結好當地官員,獲得免稅特權,最後迅速壯大,甚至操控了南明的政權。
其實往根上說,明朝的問題,根本上在於國家政治體系和經濟方向的脫節。在國民經濟向近代化轉變的時候,國家的稅收體系,卻依然保持在農業社會。明朝張居正改革,其主要目的就是讓國家跟上這個轉型,但可惜張居正改革只維持了10年,整個轉型因此戛然而止,裹足不前,最後造成了亡國的惡果。世間已無張居正,誠非虛言。
第二十三章 細解臺灣鄭氏小朝廷
【一】
明末清初,以&ldo;大明臺灣府延平郡王&rdo;的身份割據臺灣自立,高舉&ldo;反清&rdo;大旗,與佔有中國大陸的大清王朝隔海對立整整22年的臺灣鄭氏王朝,對於今人來說,可謂是既熟悉又陌生。
說熟悉,全是因《鹿鼎記》等武俠小說的流傳,這個王朝在各類&ldo;戲說&rdo;電視劇以及武俠小說中出鏡甚高,諸如明王朝的末代郡王鄭克爽,股肱重臣馮錫範,老太妃董氏,是許多觀眾耳熟能詳的&ldo;奸角&rdo;。而有關這個王朝的印象,也因之打上了許多不光彩的符號:荒淫、無道、貪婪、奸詐,狼子野心卻保守怯懦不思進取……
然而&ldo;戲說&rdo;終究是&ldo;戲說&rdo;,鄭氏王朝的真實風貌,在明末清初的各類國內史料中,從來都彷彿一團模糊的迷影。一則是20多年隔海相望,中國大陸本土文人,對這個有些神秘的政權知之甚少。平定臺灣後,鄭氏家族全體歸降,出於天下一統的需要,大清王朝當然要對這個曾經的割據政權&ldo;選擇性失明&rdo;。有關這個家族過往的各類記錄,也當然因此而被埋沒。後來乾隆皇帝編纂《四庫全書》時,許多珍貴的資料更被銷毀。鄙薄,於是有了今人的&ldo;陌生&rdo;。
與中國大陸對此的&ldo;陌生&rdo;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海外甚至西方持續數百年的&ldo;臺灣鄭氏熱&rdo;。日本方面尤其積極,現存最完整記錄臺灣鄭氏政權的著作,是日本人川口長孺的《臺灣鄭氏記事》。日本近代歷史學家內藤湖南也對其評價頗高,稱讚鄭氏政權為&ldo;亞洲走向世界的先驅人物&rdo;。明治維新時代的著名政治家伊藤博文曾4次在日本長崎、廣島等地舉行大型的紀念鄭成功的活動,並讚揚說&ldo;其奮鬥之足跡,為今日日本崛起之精神&rdo;。甲午戰爭後日本盤踞中國臺灣半個世紀,其間大行&ldo;去中國化&rdo;運動,拆毀島內漢人宗廟無數,唯獨對臺灣鄭氏宗廟禮敬有加,至今儲存完好。即使在今天的日本,鄭氏家族宗廟神社多達240處,遠多於上杉謙信、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日本&ldo;傑出人物&rdo;。西方也不甘落後,與鄭氏政權打了一輩子仗的原荷蘭臺灣總督揆一(frederick yett)在其著作《被貽誤的臺灣》裡稱讚鄭成功為&ldo;東方最傑出海戰英雄&rdo;。荷蘭歷史學家菲克梅傑評價鄭氏家族為&ldo;航海時代第一批走向世界的中國人&rdo;。西方啟蒙運動的泰斗人物伏爾泰給予鄭氏家族至高無上的評語‐&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