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既促進了農業發展,又提高了軍事科技。這一時期的春秋國家,主要的作戰武器還是青銅器,以鐵器武裝軍隊,就是從齊國開始的。另一個利潤巨大的產業‐‐食鹽業,管仲當然也不會放過。齊國設立鹽官,負責招募百姓煮鹽,並製造船隻租賃給百姓,鼓勵百姓去深海捕魚。就這樣,鹽鐵兩大產業的控制權,從此牢牢地抓在了齊國國君手裡,這等於抓住了齊國的經濟命脈。與此同時,傳統的賦稅改革,管仲也動足了腦筋,在農業稅徵收上,創造性地提出了&ldo;相地而衰徵&rdo;的政策,即按照土地的貧瘠程度繳納賦稅,產量高的多交,產量低的少交。在當時的齊國,肥沃的土地主要集中在富人尤其是貴族的手裡,&ldo;相地而衰徵&rdo;的實施,既減輕了普通老百姓的負擔,又把大量的財富從富人手中收到國家的手裡。齊桓公的腰包,從此才真正鼓了起來。
管仲的&ldo;經濟國有化&rdo;政策,條條都觸及到齊國傳統貴族的根本利益,不招反抗是不可能的,但整個改革的推行卻異常順利,除了有人罵了幾句外,並未遭到太大阻力,原因是在進行經濟國有化之前,管仲也進行了另一項改革:軍事改革。
管仲深知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道理,要想建立國家對經濟的絕對控制,首先要建立的是對軍隊的絕對控制,否則那些貴族手裡有錢有兵,一旦鬧將起來,說不定齊桓公就成了下一個齊襄公,所以要剝奪貴族們的錢,就要先剝奪他們的兵。管仲的辦法是&ldo;寓兵於農&rdo;,他規定國內五家為一軌,十個軌為一里,四里為一連,十連為一鄉,五鄉為一軍,分別設立官員進行統治,每五個鄉可以招募計程車兵,足額有一萬人。當時的齊國一共劃了十五個鄉,也就有了三萬常備軍隊,按照當時的人口條件,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齊國的軍隊,共分為十五個鄉,&ldo;三軍&rdo;由齊桓公直接統治,當年輔助齊桓公登基的高氏與國氏協助統領,這樣國家的軍事指揮權,就牢牢地抓在了齊桓公手裡。原本處於基層地位的貴族們,從此再難對國君構成威脅。這件政策對後世的另一個影響,就是締造了許多&ldo;歷史流行語&rdo;。比如&ldo;號令三軍&rdo;,就是起於管仲創造的&ldo;三軍制度&rdo;,而古代封建社會中國農村基層的社會構成,也是在這時期形成雛形。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