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定計!說服下西洋三人組! (第1/2頁)
朕聞上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早朝結束。
漢王爺留下了六部九卿與內閣大臣。
他選擇將細川滿元帶到早朝上,就是為了釋放一個訊號。
然而,真正做出決斷之人,還是這些朝堂巨頭。
朱高煦領著他們來到西暖閣,待一眾巨頭坐定之後,這才淡淡開口道:“倭國一事,諸位也都清楚了,說說吧,這事兒怎麼處理?”
一眾巨頭面面相覷,開始議論紛紛。
誠然,倭國一事對大明而言,是一件好事。
既然人家都主動求到大明頭上,請求宗主國派遣大明天使降臨,調停他們國內的矛盾,那大明自然不應該放棄這次大好機會。
畢竟此事如果辦得好,將會大大增強大明在海外諸國中的威望,更加一步確立大明宗主國的地位!
這不但符合朝廷一向施行的懷柔遠人國策,而且完美契合了儒家以德服人、棄戰主和的理念。
所以,一眾巨頭中鮮少有人反對,都在興致盎然地探討該派遣何人為天使,帶多少人出使更加合適。
只有那麼幾個聰明人,靜靜地坐在位置上,一言不發。
如楊士奇,從早朝開始,他便一直冷眼旁觀,此刻仍在思索著漢王爺的目的。
可以確信,倭國根本就沒有主動請求大明調停,這細川滿元不知道被漢王用什麼刑罰折磨成這副鬼樣子,漢王讓他說什麼,他就說什麼,成了提線木偶。
那麼,漢王這就是想欺瞞整個朝廷,而後插手倭國內政!
他到底想做什麼?
倭國有什麼東西值得他如此算計?
一時間,楊士奇百思不得其解。
朱高煦掃了一眼眾人表現,注意到哈士奇的格格不入,心中頓時瞭然。
這老貨還真是精明,一眼就看穿了自己這些小把戲。
繼續拖下去,其他巨頭恐怕也會反應過來。
想著,朱高煦立馬喝道:“既然如此,本王這就上摺子給老頭子,派遣鄭和王景宏二人為正副使,率船隊出使倭國,調停其國內爭鬥,宣揚我大明國威!”
聽了這話,一眾巨頭頓時一愣。
鄭和與王景宏?
為何又是這兩個太監?
宣揚國威,揚威異域,這種光宗耀祖的事情,就不能讓文人去做嗎?
偏偏讓兩個死太監搶了先,似乎還成了專業人士!
“諸位心中都清楚,鄭和王景宏二人多次下西洋,途中解決了不少海外藩國內的內亂與矛盾,不但展現出了卓越的能力,而且彰顯了我大明天朝上國的威嚴,因此他二人是最佳人選。”
“尤其是鄭和本人,在多次衝突事件中展現出了他卓越的外交才能與軍事謀略,倭國一事對他而言只是件小事罷了。”
眾人聽了這話,雖然很不樂意,但是也無法反駁。
畢竟鄭和三次下西洋的功績擺在這裡,順手解決了麻喏八歇國東西二王之戰,收拾了囂張狂妄的海盜陳祖義,奉皇命樹碑並建立滿剌加國助其免受暹羅的侵擾,設計生擒試圖謀害舟師的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
這一樁樁一件件輝煌成就,無一不在彰顯著鄭和的卓越才能。
要是換個人儒臣去,還真不一定能幹得比他好,甚至有可能早就死在陳祖義的手中了。
只是可惜,這鄭和是個宦官,沒卵子的貨。
眾人這麼想著,也只有捏著鼻子認下。
楊士奇始終一言不發,直到漢王爺宣佈議事結束,這才憂心忡忡地離去。
待一眾巨頭走後,朱高煦立馬命人喚來鄭和、王景宏與吳宣三人。
三人接到訊息後,當即動身趕到西暖閣。
“臣等參見漢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