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過了五十歲,比朱元璋足足大了一倍。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原本朱元璋只是想讓姐夫有點事情做,可聽他講的這番道理,朱元璋覺得自己還真選對了人。
“姐夫,你別推辭了,這事非你莫屬!”
張希孟在旁邊不由得點頭,老朱的這個姐夫,在史書上的評價都是極好的。哪怕大明立國之後,他也十分節儉,老朱賞賜衣服,他也捨不得穿,只是穿縫補過的,還總是給家人講昔日務農的艱辛。
可以說他把李文忠教的很好,只不過老爺子走得有點早,沒好好教孫子,讓那個兔崽子把李家的好名聲都給丟光了。
“主公,要不這樣吧,先試幾個月,看看成果如何?”
朱元璋點頭,“就按先生的意思。”他又對李貞道:“姐夫,你可不許推辭了。”
李貞怔了怔,總算咬著牙道:“成,你就放心吧,姐夫不會給你丟人的!”
李貞還真不是隨便亂吹……他有經驗,又是個地地道道的日子人。
自從掌握了廚房之後,李貞是一心豐富將士的餐桌。
如何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兒,這可是一門大學問。
李貞發現軍中有豆漿喝之後,立刻就來了主意。
他四處採購黃豆,豆漿,豆腐,千張,豆乾,甚至連素雞都弄出來了。
剩下的豆腐渣又是頂好的飼料,李貞用菜金買了幾十頭小豬養著,等過年的時候,殺豬吃肉。
還有,小老頭帶著大傢伙建雞舍,挖魚塘,在軍營周圍種菜,下河挖蓮藕,上山採蘑菇……總而言之,李貞竭盡全力,讓士兵吃得好,吃得飽!
張希孟都覺得他上輩子或許是倉鼠成精,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強烈的收集癖!
各種山野菜,吃葉的,吃莖的,吃根的,分門別類,一絲不亂,有的曬乾了存起來,有的醃成鹹菜。
自從李貞到來之後,餐桌上的鹹菜種類明顯上去了,大傢伙都忍不住嘖嘖稱奇。
“姐夫當年可是一身的好廚藝,鄉下每逢婚喪大事,都請他過去掌勺,張羅席面。咱那時候最願意跟著姐夫去,不光能飽餐一頓,主人家不願意要的東西,還能帶回來點,一家人就能美美吃一頓……”老朱憧憬著少年歲月,為數不多的快樂時光,很是嚮往。
張希孟翻了翻白眼,那是別人不要的嗎?
搞不好是偷來的知道嗎?
很顯然,張希孟不敢揭穿老朱。
而且在極度的生存壓力之下,真的不能太奢求什麼。
“主公,咱們收繳的浮財和糧食,足夠撐到夏糧豐收,有這一季糧食撐著,咱們就不用擔心捱餓了。情況只會越來越好,老百姓也會吃飽穿暖,蒸蒸日上的。”
朱元璋點了點頭,“但願如此吧……咱是真想把滁州經營好了,這就是咱們的根啊!”
老朱發出瞭如是感嘆,卻不是無病呻吟。
因為沒有穩固根據地的後果,一再出現。
最新的例子就是彭早住!
想當初他跟父親彭大逃到了濠州,靠著郭子興庇護,寄人籬下。
好容易擊敗了賈魯,彭大何等意氣風發!
兵馬過三萬,稱魯淮王,兵取泗州和盱眙,所過之處,抱頭鼠竄,那種生機勃勃,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轉眼之間,同趙均用火併,彭大受傷身死。
泗州之地,竟成了彭家父子的葬身之地嗎?
就在這個時候,一支兵馬,從天而降,徐達領著五百人,前來面見彭早住。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卻是連一年都不用,就情況逆轉,天翻地覆!
“彭少帥,我家上位派我過來弔唁大王……還讓我帶話,如果少帥願意去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