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臻的老家在滁州,家大人多,主公推行分田令,勢必會撼動楊家。縱然給他寫了書信,只怕他也不願意棄暗投明。”
這話一出口,大傢伙都語塞了。
有得必有失,你想得到百姓的支援,就不免衝擊豪門大戶的利益。
這世上能有什麼兩全其美的辦法嗎?
似乎是不存在的。
大戶多吃一口,百姓就少吃一口,尤其是在農業社會,極致內卷,就是這麼個無奈的局面。
朱元璋沉吟了片刻,冷冷道:“既然不願意棄暗投明,那就調兵圍困,切斷橫澗山和外面的道路,逼著老張出來送死!”
這個辦法不錯,大傢伙不由得為之一振。
可就在這時候,張希孟突然道:“主公,圍困橫澗山固然是好的。只是誘降楊臻也不是不可能。就算他不願意降,他手下呢?我們已經落實了分田,又有幾百士兵慕名而來,乾脆就讓他們見識一下分田之後的效果……想不想過這種日子,只要他們想,就去勸說橫澗山計程車兵,解決了老張,放幾萬人出來,定遠周圍的土地,還有寶公河,濠水兩岸的田地,全都是大傢伙的!”
張希孟說完,竟然讓不少人賈魯也是一陣吃驚。
還能這麼幹?
過去勸降,都是勸降領頭的,又是威逼利誘,又是金錢美女的。
張希孟卻是開啟了新的思路,咱從普通士兵下手。
不愛投降好啊,那就讓底層士兵裹挾著你投降!
張希孟這招已經不能用筍來形容了,簡直是榴蓮拌臭豆腐,蓋了帽了!
老朱稍微遲疑,立刻點頭,甚至露出了欣賞的眼神。
哪怕有賈魯和李善長在,張希孟依舊穩坐第一心腹的位置,這可不只是他跟隨老朱時間早,更是因為張希孟眼界高明,總能想出出人意料的辦法。
就這麼辦了!
也沒有別的說的,老朱就安排投降過來計程車兵,去驢牌寨,沿著寶公河,放眼瞧去,看看是怎麼分田的,大傢伙覺得怎麼樣!
這幫士兵只是聽說分田,覺得老張沒前途,這才過來……可是當他們親眼見證之後,簡直是五體投地!
他們注意到其中一家,一共五口人,爹孃養了三個兒子,全都成年了……過去只是租田種,辛苦一年,一半要交田租,剩下的連口糧都不夠,還欠著地主家不少錢,眼瞧著兒子越來越大,根本娶不起媳婦,一家人整天唉聲嘆氣。
可是現在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一家人的口糧田就是十五畝,足夠吃飽肚子了。還給他們分了差不多三十畝山坡地,可以用來種桑,種果樹,填補家用。
這些全都是不用納稅的,一家人的基本溫飽已經沒問題了。
然後是二十五畝流轉田,這是需要納稅的,根據給他們的納稅額度,視收穫程度,一年三石到五石不等。
“你們算算,二十五畝田,好年頭足有五十石收穫,年景差點,也有三十石。交了田賦,剩下都是俺們的。只要沒有大災,兩年俺家就能蓋個大房子,就能給大兒子娶個媳婦。再有個年,三個兒子都能成親了。”
老頭喜滋滋算著:“俺這身體還能幹十年,到時候孫子也大了,到了那時候,俺就往葡萄架下面一趟,讓孫子在身邊,成天爺爺爺爺的叫著,可不要太美哩!”
一群士兵聽得津津有味,笑逐顏開,彷彿自己老了,也能過上這樣富足且安逸的生活。
正在老頭說著,他的小兒子突然過來了。
“爹,用不著兩年,明年就能給大哥娶媳婦了。”
老頭一怔。
這個小兒子朗聲道:“俺打算投軍了……給朱將軍當兵,咱們還能多分五畝口糧田!還有人給咱家們幹活!俺還聽說了,不是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