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 (第2/4頁)
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光華大做,不由站起身來,深深施禮道:“原來盧公子這般看重奴家,又如此迴護!鶯娘便是嘔心瀝血,也定當效微力,使公子所創戲曲發揚光大,傳播後世!”
其後鶯娘果然如其所言,全心改進戲曲,使其更加美倫美奐。因鶯娘所創戲曲唱腔柔美、舞姿動人,後人多承其宗,稱為“鶯派”。除了戲曲界全力推崇外,更有大批各行各業的戲迷為之傾倒,便是鐵血軍人,也不例外。後軍中有一派戲迷,亦是鶯孃的鐵竿粉絲,居然也自稱為“鶯派”。他們最為推崇《桃花扇》中的史可法,鐵血報國,更兼行事大膽,張揚激進,立下赫赫戰功。數百年後人以音相傳,竟誤以為“鷹派”,雖有方家,但亦不明其意,以至其源流失考,千年真相,就此湮滅。
第十九章 名人的苦惱
定祖述與鶯孃的盧鴻實實在在地長出了一口氣,那一夠這兩位戲曲狂人忙活一段時間的了。
但是另外一位經常來串門的客人就不是這麼好打發了,這位客人就是晉王李治。也許現在稱呼為太子李治更合適些。
李治對那出《牡丹亭》自然也喜愛得很,但與其他人迷戀鶯娘不同,李治更崇拜身為編劇並擔任其右庶子的盧鴻。前一段諸般事宜紛紛擾擾,他到盧鴻那小院中的機會也大大減少。現在諸事慢慢安定下來,李治也藉機向李世民請示後,經常跑到衡陽公主的終南山別業中來。他與衡陽公主感情甚篤,乃是衡陽公主府中常客。現在來此的另外一個原因便是衡陽公主這處府第與盧鴻那新家隔溪而望。為了來往方便,這太子爺居然一聲令下,幾天之後便看到一座石橋出現在了那道溪流之上。
然後李太子便天天跑來找他的盧老師請教功課,直到日落西山才戀戀不捨地回衡陽府上去。
李治可不象祖述、褚行毅及鶯娘這些人眾一樣好糊弄,堂堂太子爺,你總不能讓人家去研究戲曲或出版雜誌吧?何況盧鴻學擔著個右庶子的名,人家來請教學問那是天經地義的事。
但你來就來吧,也犯不著這麼前呼後擁的吧。
現在李治一變成太子,身邊的人員力量明顯加強了,什麼侍衛宮女的呼啦就是一大堆,最讓盧鴻發愁的,還是一邊這位王公公。
所謂公公,不用說就是太監。其實太監這稱呼可不是隨便一個內侍就能當得起的,也是代表了一種身份。
公公這個職業,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幹得了的,除非有大毅力大意志的人,才能擁有這種職業的入門條件。因此想想為什麼歷史上前仆後繼,著名的太監出了那麼多?關鍵就是。能夠咬下牙來吃這一刀的人,都不是什麼善碴,大都具有或厚或黑、既厚且黑地優良基因。因此這等人物一旦得了勢,擁有了合適的外部條件,立馬興風作浪,搏出一片天空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李治身邊這位王公公。便是他身為太子後才特地從內府裡撥過來的,據說其德高望重,從前朝就在宮中服役。擁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技能。這樣一位公公,主要工作就是李治上崗前的培訓工作,指點李治一些宮中生活工作地知識,使其能夠順利完成太子到皇帝的崗位變化。
但盧鴻對這位王公公實在是敬而遠之,沒辦法,真是受不了啊。一看到他遍佈皺紋的臉上還擦著粉,說話時聲音如雀鳴鶯啼,走路時婀娜地楊柳腰和比劃時秀美的蘭花指…盧鴻總覺得似乎有什麼粘粘的膩膩的東西掉在了後背上緩緩爬動一樣,登時渾身的寒毛都立起來了。
可惜王公公本人並無這個自覺,更可惜地是這位王公公偏偏還是個《牡丹亭》的忠實戲迷。因此初次見了盧鴻。李治覺得應該給盧鴻介紹一下,畢竟是父皇派來的不是。介紹完畢,王公公兩道細長的桃花眼便迷離地望著盧鴻,嬌滴滴地說道:“哎呀,原來這便是盧九公子啊。公子這大名,咱家可向往已久,總是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