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只會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
“聽公之言,口氣甚大,未必真有實學,恐為天下儒者所笑耳!”
諸葛亮一聽是來質疑自己有無真才實學的便,便又再次站起來到臺階上,居高臨下道:“既然說起儒者,可知道儒者有君子、小人之別嗎?
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公正,斥邪惡,既能恩澤於當世,又可流芳於後世。而小人之儒則不同,專攻筆墨文章,只會雕蟲小;可謂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而胸中實無一策。試看楊雄,才華橫溢,修辭作賦名蓋一時。然而奸臣王莽篡漢,他不顧廉恥,屈膝投靠,最後落得個跳樓自殺的下場!
此等小人之儒,就是日賦萬言,又有什麼可取之處呢?”
諸葛亮說完,又走到先前質疑自己有無真才實學的人面前,拱手道;“亮知德樞兄乃汝南大儒,也拜讀過兄長《周易摘抄》之大作。但願兄長能做君子大儒,忠君愛國。切莫效仿楊雄等小人之儒,留下這千秋萬代的罵名啊!”
“孔明,怎可如此?”
堂中眾人也紛紛指責諸葛亮,諸葛亮如此言語,便將自己等人暗諷為小人之儒,實為可恨。
堂中正紛紛擾擾之際,堂外突然傳來一聲大喝道:“汝等舌戰可以休矣!”
聲音之大,甚至一度讓諸葛亮以為張飛偷偷跟著自己來了江東,回頭一看,乃是一員老將正站在大堂的門口處。
“孔明先生乃當世之奇才,汝等以唇舌圍攻,大非敬客之禮,眼下大敵當前,君等不思退兵之策,卻像小兒鬥嘴,成何體統?”
此人一說完,便向諸葛亮拱手一禮喚道:“先生。”
諸葛亮也是回禮道:“黃老將軍。”
“先生,多言獲利,不如默而無言,同此輩辯論有何益處?不如將先生高見說於我家主公,孫劉兩家聯手共同抗曹,方為正經大事!”
“老將軍說得極是,方才諸公群起逼問,不容不答耳。”
“哈哈哈。”黃蓋笑道:“還請先生隨我去見我家主公。”
“好。”
————————————————
陸績:(188年—219年),字公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東漢末年大臣,廬江太守陸康之子。六歲時見袁術,術出橘,績懷三枚,謂欲以遺母。好直言,出為鬱林太守。
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曆法,星曆算數無不涉覽。孫權授予奏曹掾,常以直道見憚,出為鬱林太守,加偏將軍。雖在軍中,不廢著作,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太玄經注》。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會稽餘姚(今浙江省餘姚市)人。三國時期吳國學者,日南太守虞歆的兒子。
虞翻勤奮好學,早年擔任會稽太守王朗的功曹,後投奔孫策,成為東吳重要謀臣。後來得罪孫權,被流放交州,最終死於嶺南。他既可日行三百,又善使長矛,還研究經學,精通《易經》,兼通醫術,可謂文武全才。孫權曾稱讚其可與東方朔為比。
步騭(zhì)(?-247年),字子山,臨淮郡淮陰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
早年避難,進入江東,擔任討虜將軍(孫權)主記。歷任海鹽縣長、車騎東曹掾、徐州治中、鄱陽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出任使持節、徵南中郎將、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將軍,冊封廣信侯,遷右將軍、左護軍,冊封臨湘縣侯。孫權稱帝后,拜驃騎將軍、冀州牧、都督西陵諸軍事。性情寬弘,駐守西陵二十年,深得人心。赤烏九年(246年),擔任丞相。
薛綜(?—243年),字敬文,沛郡竹邑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時期吳國大儒、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