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三件套的造富傳說 (第2/3頁)
竹油拌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件套的印度土著國王、奧斯曼皇室以及西班牙王室成為了笑柄。
三方合力滿天下搜尋當初那個騙子。
江湖上就留下了這個爆富傳說。
這些是後話。
在月港待了十天時間後,魏忠賢完成了第一個任務,收集甘薯種子。
但是第二個任務招撫巨盜鄭芝龍的任務還沒影子。
讓魏忠賢有些沉不住氣了。
月港三教九流混雜,魏忠賢覺得這個地方必然會有鄭芝龍的眼線。
所以才選擇了這裡。
經過十天的不斷探查,東廠番子們沒有帶回一點有價值的資訊。
但是,此刻在距離月港不遠的一個島嶼上,正有一個氣度不凡的年輕人面色凝重的看著手中紙條上的資訊。
此人正是魏忠賢費盡心思打探卻一無所獲的鄭芝龍。
此時的鄭芝龍還不到二十四歲,卻已經是東南沿海海上勢力的扛把子了。
鄭芝龍出生在福建泉州府南安縣。
年紀輕輕在十六七歲時便開始出海闖蕩,從澳門到馬尼拉,到巴達維亞,到倭島。。
到了倭島後,鄭芝龍的命運迎來了巨大的改變。
在倭島,鄭芝龍以自己出色的商業能力表現,得到僑居在倭島的海上鉅富李旦青睞。
收鄭芝龍為義子。
數年之後,李旦去世,鄭芝龍便繼承了李旦的龐大家產。
不僅有成熟的商貿渠道,還有數量龐大的船隊,足足六七百艘海船。
這些龐大的資產和資源都成為了鄭芝龍此後快速崛起,成為東亞海域上首屈一指的大勢力的基礎。
控制了臺灣海峽通道,在大陸組織移民到東番島進行開墾經營。
東番島就是此時對於臺灣島的稱呼。
同時也抵禦了荷蘭與西班牙進一步往東與北進發的腳步。
以一己之力填補了大明在東亞海上力量的缺失。
某種程度上,鄭芝龍在明末替代大明在東亞海域上的權益空白,也代替大明享受了東亞海域的利益。
雖然後來名義上歸順了朝廷,但是實際上他在海域上的力量依然橫行無忌。
並不全部為大明朝廷所用。
後來滿清滅了大明後,鄭芝龍不想在海上漂泊,所以獨自一人北上投降了滿清。
最終也被滿清殺害。
但是他生了一個兒子叫鄭森,此時剛出生還未滿一歲。
鄭森後來改名為鄭成功,是明末抗擊滿清以及西夷入侵的民族英雄。
當鄭芝龍決定向滿清投降的時候,鄭成功便帶著海船隊出海,以東番島也就是後來改名的臺灣島為基地,繼續堅持抗清。
同時也滅了荷蘭人在東番島上的據點。
雖然後來鄭成功的成就都與他老爹鄭芝龍打下的基礎有很大關係,但是在民族氣節上要比他老爹鄭芝龍光輝很多。
此時的鄭芝龍才接手李旦留下的財富不到兩年。
同時也將自己的主要精力與力量轉移到福建海域不到兩年。
在這片海域的實力與影響力還沒有達到後來的巔峰。
在南邊還有荷蘭的威脅,在廣東海域還有劉香等巨寇敵對。
雖然鄭芝龍此時年紀輕輕就手握不小的海上勢力,也在海上漂泊了不少年。
但是,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大明人,從小在文化薰陶和觀念影響下,鄭芝龍依然希望能夠將自己的老巢設定在家鄉南安縣。
也希望能夠在大明朝廷獲得一官半職,光耀祖宗。
同時也方便他繼續在大明朝廷難以觸及的海域上稱王稱霸。
雖然鄭芝龍一直都有這個心思,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