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隨筆閒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元,成為千木宗的外門弟子。
飛狐峪地勢北低南高,山谷長達數十里,盤龍縣這側地形相對有利。
山谷又是藍玉縣與盤龍縣通行的幹道,因雙方戰爭不斷,並未能形成大的商路。
千木宗天煞殿兩方各自在自己實際控制區內建設要塞,以達到防禦的目的。
正因如此,雙方要塞之間的山谷,成為交戰主要場所。
這天中午,王仲豪帶著院生小組,外出打探訊息。偶遇數名天煞殿的斥候,王仲豪見形勢己方有利,便決定埋伏敵人。
果然,戰鬥異常輕鬆,他們小組擊殺二人,生俘一人。隨後王仲豪迅速打掃戰場,立刻退回要塞。
飛狐峪要塞守備應欽平,庸城衛軍的小隊長,靈海階修為。
這次他奉命帶著他小隊共二十位修士,以及十二名培元境院生,連同原先飛狐鎮修士十五名培元境修士,十一名真元階修士,共五十八名組成要塞守衛軍,負責鎮守此處。
應欽平早年在牛首山服役,常年跟妖獸戰鬥,實戰經驗豐富,帶兵嚴謹。
對於這次關仁輝交給他十二名院生,他頗有微詞,習慣地認為這些院生是溫室裡的花朵,不堪大用。
但在鎮守此處的數月間,院生們的表現讓他大吃一驚。
特別是王仲豪這位王家子弟,年輕修為高,三十不到已是培元境融合階修為。
關鍵是這人對戰場判斷準確,帶著院生們屢立戰功。
院生年輕牽掛少,戰陣配合默契,戰鬥不畏生死。
不像他帶的衛軍和飛狐鎮修士,拖家帶口的,戰鬥時不敢拼命,這也讓應欽平收起輕視之心。
白狐鎮跟飛狐鎮在西河宗時期都是一個鎮,二千多年前,西河宗滅亡時,天煞殿趁著鹿鳴三宗力有所不及,佔據飛狐鎮的一半,改名白狐鎮。
千木宗進攻到飛狐峪時,也攻不動了,雙方停戰簽訂協議,以各方實際佔據區為界,此地也被分成兩鎮。
但鄉民間語言相通,生活習慣相同,平日互有通婚,兩洲分界線並沒有阻斷雙方。
王仲豪這次俘虜是藍玉縣白狐鎮小家族的修士。
沒等應欽平逼問,這人將他知道的情況竹筒倒豆子般全數講出來。
查明對方情況後,應欽平知道天煞殿他們打不動了。
在應欽平準備滅殺俘虜時,飛狐鎮的修士連忙保下白狐鎮被俘修士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