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4/5頁)
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報》二○○二年第三期,頁73、74。
'57'《四庫全書》本,頁16下。
'58'《四庫全書》本,頁14下。
'59'《四庫全書》本,頁2下。
'60'臺北,故宮博物院景印元刊本,一九七六年,頁34下。
'61'《四庫全書》本,頁12下。
'62'běi jīng,語文出版社《二蘇全書》本,二○○一年,頁8—499、500。
'63'《四庫全書》本,頁2下。
'*'《四部叢刊初編》景印rì本翻宋刊本,頁13下。
'65'《四庫全書》本,頁13上。
'66'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古典文學叢書》標點本,一九八一年,頁21。
'67'《四庫全書》本,頁4下、5上、下。
'68'臺北,大通書局《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七輯》標點本,頁36。
作者提供,原刊《蒙古史研究》第8輯,2005年
;
………【13、鄭玄】………
鄭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東高密西南)人。東漢儒家學者,中國著名經學家之一。鄭玄先學今文經學,後習古文經學,網羅眾家,通融為一,成了漢代最大的“通儒”,是兩漢經學之集大成者。其經學成就及由其學術而形成的學派,後世稱之為“鄭學”、“通學”,或“綜合學派”。
鄭玄年輕時,赴京城洛陽太學受業,師事京兆(今西安西北)人第五元先人第五元先(第五是姓),“始通《京氏易》、《公羊chūn秋》、《三統曆》《九章算術》。”無接受了官學,即今文經學,同時,他對劉歆的《三統曆》以及自古流傳的《九章算術》,也頗有研究。後回到東郡(今河南濮陽西南),隨張恭祖學習《周官》、《禮記》、《左氏chūn秋》、《韓詩》、《古文尚書》等。這時,他既學今文經,更以濃厚的興趣學古文經。約三十七歲時,“以山東無足問者”,就西入關中,透過馬融的學生盧植介紹,師事著名的古文經學家馬融。據說,馬融平素驕貴,鄭玄在其門下,“三年不得見”,只能聽高業弟子傳授。但是,鄭玄“rì夜尋誦,未嘗怠倦”,將馬融的學問都學到家了。一次馬融召集高業弟子“考論圖緯”,涉及到某些天文歷算問題,“聞(鄭)玄善算”,就召他到樓堂上一起討論,鄭玄就幾個問題提出了質疑,親聆老師的解釋,“問畢辭歸。”這時,鄭玄已過不惑之年。馬融喟然對門人說:“鄭生今去,吾道東矣。”其實,鄭玄意識到自己的學問,已超過馬融了,便辭歸家鄉。
返回山東,家境依舊貧寒,客耕東萊(今山東黃縣東南),學徒相隨達數百人。由於“黨錮”事件的牽連,便隱修經業,杜門不出,長達十四年。其間發生了經學史上又一次今古文學的爭論。今文學家何休,好《公羊》學,撰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 梁廢疾》等。對此,“(鄭)玄乃發《墨守》,針《膏肓》,起《廢疾》。”鄭玄的深入論述,令人佩服,何休見而嘆曰:“康成入吾室,cāo吾矛,以伐我乎!”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類似的論爭了。史稱:“中興之後,範升、陳元、李育、賈逵之徒爭論古今學,後馬融答北地太守劉環及(鄭)玄答何休,義據通深,由是古學遂明。”所謂“義據通深”,說明了鄭玄是從“通學”的立場上對《chūn秋》三傳作綜合研究,才最終解決了問題,消除和門戶之見,結束兩百餘年的今古文爭辯。
漢靈帝末,“黨錮”解禁,大將軍何進執政,想重新起用鄭玄。鄭玄年已六十,婉言謝絕,寧願從事教學與著述,“但念述先聖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齊,亦庶幾以竭吾才,故聞命罔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