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勁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陸軍新編第四軍的問題達成協議。1938年1月6日,新四軍軍部在南昌成立,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由於當時實行統一戰線,沒有設政治委員。項英名為副軍長,實為政治委員。項英還擔任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東南局書記和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書記。項英和陳毅、張雲逸、曾山等分赴各游擊區傳達黨中央關於國共合作、共同抗日以及部隊整編的指示,在短時期內就將紅軍游擊隊整編為新四軍的4個支隊,共1萬餘人,6000多支槍,從1938年3月起陸續在皖南集中,軍部由南昌進駐皖南歙縣巖寺,後轉至涇縣雲嶺。 新四軍整編完畢,項英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深入敵後建立抗日遊擊根據地的指示,首先派出由粟裕率領的先遣支隊赴敵後作戰略偵察,隨後又組織新四軍第1支隊、第2支隊向江南敵後 挺進,先後建立蘇南、蘇中、皖東抗日根據地,積極開展游擊戰爭,打擊日本侵略者。 1939年2月,周恩來受中共中央委託,到皖南新四軍軍部,傳達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和中央關於新四軍向北、向敵後發展的方針,並同項英等商定了“向北發展,向東作戰,向南鞏固”的戰略任務。4月,黨中央致電項英,重申發展華中的方針。據此,項英同葉挺、陳毅等一道,領導新四軍,積極向敵後實行戰略展開,經過兩年的艱革鬥爭,完成了向北發展,建立鞏固的蘇中、皖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任務,在大江南北收復大片國土,建立蘇南、蘇中、蘇北、淮北、淮南、皖中、鄂豫皖等抗日根據地,新四軍也從成立時的1萬餘人發展到1940年的10萬餘人,對日作戰4000餘次,殲敵9萬餘人(其中日偽軍5。5萬餘人,頑軍3。49 ?餘人),奠定了長期堅持華中抗戰的基礎。項英作為東南局和新四軍的主要負責人,其功績是應該肯定的。中共中央對此也給予高度評價:“在項英同志領導下的東南局和軍分會,在三年抗日戰爭中是有成績的,是執行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路線的。” 但是,項英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認識不足,曾經認為一切工作的發展都需要經過統一戰線,對毛澤東制定的關於深入敵後、放手發動群眾、努力擴大新四軍和抗日根據地等指示,沒有完全執行,不敢放手發動群眾和衝破國民黨的種種限制,對國民黨頑固派可能發動的突然襲擊缺乏應有的警惕。 1940年10月,國民黨當局致電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強令在大江南北的新四軍、八路軍在一個月內撤退到黃河以北。中共中央拒絕了國民黨的無理要求。但為顧全大局,中共中央決定駐皖南的新四軍部隊開赴長江以北,並要求項英組織皖南的新四軍迅速北移。項英對於執行黨中央的此決定猶豫不決,強調客觀困難,遲遲沒有行動。在黨中央再三催促下,才於1941年1月4日率新四軍軍部及所屬部隊9000餘人由涇縣雲嶺出發北上。6日,在茂林地區遭到國民黨軍8萬餘人的伏擊,是為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項英在事變中猶豫動搖,處置失當,並拒絕葉挺軍長關於立即組織突圍的正確主張,使新四軍失去了突圍的有利時機。1月8日,項英帶領袁國平、周志昆等離隊,企圖突圍,使部隊失去了領導中心。突圍未成,項英等於10日返回軍部,致電中央做出檢查,表示願意聽候處罰,並堅決與部隊共存亡。12日,中共決定皖南新四軍一切行動由葉挺最後決定。項英隨軍北上,當夜,葉挺決定分散突圍。在突圍過程中,袁國平犧牲,葉挺下山談判被扣。項英、周志昆突圍後隱蔽於涇縣赤坑山蜜蜂洞中,準備尋機北渡,不幸於3月3日深夜被叛變的軍部副官劉厚忠殺害。 全國解放後,人民解放軍奉命派專人到赤坑山找出項英的遺骸,1955年6月移葬於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 項英的主要著述有《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經驗對當前抗戰的教訓》和《項英將軍言論集》等。 (彭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