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覺中犯下了過失,造了很多的罪業。單飲食這一條就不得了,罪業就很重了。
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於我何與。本無可怒者。
過去喜歡發脾氣,瞋恚心重。如果自己能認真反省,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別人有過失,我自己也有過失;我不能原諒別人的過失,別人能原諒我的過失嗎?想到這個地方,就不會有責備人的心了,反而有憐憫之心。‘矜’就是憐憫。他無知、愚昧,才會犯過;對於真妄、邪正、是非、利害,沒有能力分辨,所以不能改過自新,不能斷惡修善,應當要憐憫他,不要去責備他,這是佛菩薩處事、待人、接物的態度。
‘悖理相干,於我何與?’即使是無理的冒犯,與我也不相干。
‘本無可怒者’,即使相犯——我這個身,身不是我。我們的清淨心永遠不接受侵犯的——清淨心裡本來無一物。我們今天處事、待人、接物,可惜沒有用清淨心,用的是妄想心;妄想心不是自己。佛門所求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真心、是清淨心。清淨心裡一念不生,清淨心決定不受外境的干擾。所以與我無關,何必去計較?何必去執著?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妄想,諸位想想,哪一物與我們相干?所以‘本無可怒’。
這都是從理上去觀察,所以說“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了,心就安了,不會受外境所動了。外面什麼境界,內心都不為所動——順境裡不起貪心,逆境裡不起瞋恚心。順逆境界裡都能夠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慈悲,這是真正的改過。
又思天下無自是之豪傑。亦無尤人之學問。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則謗毀之來。皆磨鍊玉成之地。我將歡然受賜。何怒之有。
這是教我們從心地上改,在方法上,這是最上乘。《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歷事練心”——就是從心地上改過修行,所以要自己認真去反省。
‘天下無自是之豪傑’,“英雄豪傑”在佛門裡就是稱的佛、菩薩。佛是英雄,菩薩是豪傑。出人頭地,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夠做得到,這叫英雄。所以佛的大殿叫“大雄寶殿“,“雄”是英雄——大英雄寶殿,就是這個意思。常人做不到的——不能改過自新,佛能改過自新,佛能把所有的毛病都改正了,這才是英雄,這才叫豪傑!所以沒有自以為是的佛菩薩,大聖大賢沒有一個不謙虛的,沒有一個不忍讓的;謙敬是性德的流露。
‘亦無尤人之學問’,真正有學問的人不會怨天,不會怪人。學問是智慧,是從真性裡流露出來的,儒、佛都是如此。儒家講智慧也是從本性裡流露出來的,所以儒家講“誠意、正心”。誠意就是真心——是從真誠心裡流露出來的,這是智慧,這叫學問。所以一個有學問、有智慧的人不會怪人,不會怨天尤人。
‘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得’就是成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言行還會有人批評,還會有人毀謗,這就是‘不得’。不要怪別人,反過頭來想自己,是自己的德學沒有成就,還不能感動那些人。
所以‘吾悉以自反’,人家罵我、誹謗我、批評我,都接受過來;不但沒有報復的意念,還生感激之心。為什麼?他提供這些寶貴資料讓我回過頭來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我沒有過,也不怪他;如果有的,趕緊改過自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就用這方法,把一身的毛病改得乾乾淨淨,最後成佛了。
五十三參講“歷事練心”,事就是日常生活,與一切人、事接觸,這一切的一切,都提供自己反省。把外面的境界,無論是任何人都看作是老師、是佛菩薩給我的教訓,我要認真去反省,認真去修學;學生只有自己一個人,除自己之外,都是我的老師、都是我的善知識、都是佛菩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