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就是說,真正的宛城之戰,與我們腦海裡想象的有所差異。在一般想象中,曹操是抱著鄒氏在大營淫樂,完全失去警惕,方被張繡趁虛而入;可實際上,曹操早就有了除掉張繡的計劃,都已經打算動手了,可惜被張繡或者賈詡搶先出招,佔了先機。
可是,這樣一來,一個巨大的矛盾浮出了水面。
暫且回顧一下張繡突擊曹營的戰前準備:他報告曹操想要把部隊移動到曹營附近的高處,曹操同意了;他又報告曹操,說車子太輕,希望把甲冑都套到士兵身上,曹操也同意了。於是他打著“移屯”和“車輕”兩個藉口,把身披重甲的西涼精銳送到了曹營附近。曹軍沒有防備,結果一衝即潰。
假如曹操此時忙於淫樂,那麼有可能會答應張繡的請求,可實際上,從《張繡傳》裡我們都知道了,曹操自從睡了鄒氏以後,已經覺察到了張繡對自己不滿,也緊鑼密鼓地籌備著“殺繡之計”。
這個時候的曹操,對張繡一定充滿了警惕。試想,當你知道一個人對你起了殺心的時候,又怎麼會輕易允許這個人的部隊身披甲冑靠近自己營地呢?
除非,曹操認為這支部隊逼近曹營,不會對自己的計劃造成影響——甚至可能他認為對自己的計劃有好處。
在剛才引用《張繡傳》的史料裡,有這麼一句:“太祖聞其不悅,密有殺繡之計。計漏。”在這短短的一句話裡,有四個字特別值得注意——
“密有”,“計漏”。
“密有”,意味著曹操的“殺繡之計”正在悄悄地籌謀著,而且要保密。
這個保密,顯然不是針對曹軍自己,而是要隱瞞住張繡的人——可是曹操試圖隱瞞什麼呢?
要知道,曹操前往宛城時,把主力部隊都留在了舞陰,隨身帶的兵力不多,而張繡的全部主力此時都集結在了宛城。兩相比較,曹軍在數量上處於劣勢。曹操如果想要幹掉張繡,硬拼是不可能的,勢必要在張繡內部尋找一個內應。
曹操試圖隱瞞的,正是這位張繡營中的“內應”。曹操對這位內應提出要求,要求他配合自己攻殺張繡。他們之間的合作極其敏感,所以這裡才用了“密有”二字,來渲染這兩者來往的保密程度。
讓我們再看下兩個字:“計漏”。意思是計劃洩漏了。
到底誰把這個計劃洩漏出去的?
這是個“密有”的絕密計劃,曹營知道這件事的人除了曹操,恐怕只有曹昂、典韋等高階幹部,他們絕不會向張繡洩漏機密,唯一一個既參與了“殺繡”計劃、又可能會洩漏出去的人,只有那個宛城的“內應”。
進一步想,恐怕那個“內應”從一開始就沒安好心。他只是假意與曹操合作,目的是為了套取情報,並讓曹操喪失警惕。先“密有”、再“計漏”,四個字正好勾勒出了這位“內應”的全部作為。
我們甚至能大概猜到這個內應的身份:胡車兒。曹操曾經親手饋贈黃金給這位將領,對他很是喜愛,選擇他做“假內應”再合適不過了。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可想而知。胡車兒帶領一批士兵前往曹營申請移屯、披甲二事,曹操知道是他帶的兵,遂放下心來,不予提防。結果胡車兒在接近曹營以後,突然發起攻擊,猝不及防的曹操驚慌敗走,幾乎喪命。
於是我們看到,這是一個十分精緻的多層陰謀。曹操意圖拉攏胡車兒除掉張繡,張繡——其實應該是賈詡——卻將計就計,讓胡車兒反過來誤導曹操,順利把突擊部隊送入曹營。這一次突襲曹營的計劃,以有心算無心,可謂是志在必得。
賈詡這個人對於陰謀的操作能力和人性的把握,實在是妙到毫巔。
可是,這又引發了另外一個矛盾。
反叛曹操是一件代價高昂的事情,只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