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竹本健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根戶原來的語氣還很沉悶,但是到最後卻已恢復了開朗,在空中描繪出四方形的木板。在十個人的注視下,有一種事實即將出現的感覺。
「板上有兩道細縫,像這樣稍微有些許間隔平行穿透的細長直線型細縫,沒錯,是兩道垂直細縫.接下來,準備小小的光源照射這塊木板.另外,在光源的對面也取來一塊木板,那麼木板上會出現什麼樣的光影?就常識而言,應該也會映照出兩道細長的光影才對,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兩條細縫非常纖細,而且若讓彼此接近到某種程度,映照在另一塊木板上的光影會變成美麗的條紋花樣,就像這樣的垂直條紋。這與兩條以上的波紋相互碰撞時,得以觀察到所謂的干涉現象一樣。伹這項實驗也提及,光除了有粒子的性質之外,也具有波紋的性質,因此,事實上在累積了這些實驗之後,證明瞭光兼具了粒子性與波動性。不僅如此,如果光具備了這種雙重性,那麼其他粒子又如何?試著實驗的結果,我們也可以觀察到,電子、質子或中子,甚至它們所構成的原子和分子,也都具有明顯的波紋性質。這種物質原本具有的粒子和波紋的雙重性,與影山剛才提過的『不確定性原理』互有關連。
……不,這似乎偏離了主題,還是回到木板的問題上吧!這裡出現一種奇妙的反對論調,光具有波紋的性質,這沒問題,但是,光還是所謂的光子之亞原子粒子也絕對不會錯。那麼,假設站在一個光子如何動作的觀點,又該婦何說明呢?若是以有細縫的木板為a,放置在光源對面的木板為b,則到達b板的光子,究竟是從a板上的哪一條細縫過來的呢?那麼,不應該來到該位置卻到達該位置的光子,到底是透過哪裡而來的呢?如果採取一個光子透過某個細縫而來的常識性觀點,是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的……以結論而言,一個光子並非透過其中哪一個縫隙,而是同時透過兩個縫隙,若不這樣思考,就一定無法說明,而且,就是必須以這樣的方式思考,所有一切才有合理的解釋。詳細的說明就由影山負責,但這些都已是現代物理學上承認的事實。一個光子同時透過兩邊縫隙,而在到達b板處,才恢復成原來的一個光子,亦即並非哪一個而是兩者皆是。這件事聽起來雖然不可思議,卻是事實。
在此,當然也出現某種反對論點。也就是說,一個光子怎麼可能透過兩道縫隙?那麼,只要在縫隙處裝設捕捉光子的儀器,應該就可檢測出各一半的光子嗎?所謂的亞原子粒子,是意味著無法再行分割的粒子吧?沒錯,這完全是正確的論點。實際在進行實驗時,並無法檢測出各一半的光子,光子總是被某一個縫隙所捕捉。結果,在這樣的調查下,只能確認光子仍然是從某一個縫隙透過。但我們也可以這麼想,如果在不同的條件之下,只要無法真正在途中擷取光子,儘管光子是同時透過一個縫隙,因為光子本來就具有無論在何處被捕到,都會在瞬間恢復成一個光子的特性。因此,只要使用了儀器,就必定可以在某一個縫隙發現光子。這種理論或許會被批評為狗屁理論,但其實那才是事實,光子,不,一切的亞原子粒子,一旦獲得釋放,直到下一次在什麼地方被攔截為止,其位置通常只能以機率來表示。關於光子的這種奇妙運動,朝永振一郎(朝永振一郎,一九o六年生,卒於一九七九年,日本物理學家,一九六五年榮獲譜貝爾物理學獎。)博士寫過一篇名為《光子的審判》極似法庭推理的有趣短篇作品,推薦各位務必一讀……在此再回到剛才的木板問題,依現代物理畢所承認的,光子可以同時透過兩道縫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絕對不是哪一個縫隙。」
熱情敘述,動作與手勢都很豐富的根戶,這時停下來喘一口氣,像是要確定反應似地留意十個人的表情。雖然對根戶而書,這究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