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秀雙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線作業法教給蔣氏,以後她就不管了。
“村裡人都熟,挑工人的時候挑老實本分的。那些好吃懶做的別要,花花腸子的也不能要,會把秘方偷學去。
雖然這紅薯粉的獨門生意咱家也做不久,但能多做一個月是一個月。
等沈記紅薯粉的招牌打出去,別人就算學會做法,咱家也是正宗。”
沈爺爺笑道:“挑工人的事我來,我好歹還是代言人,總得乾點活。”
這個蔣氏沒話說,沈爺爺是村長,他親自挑人,村民也不敢有歪心思。
讓大家沒想到的是,翌日一聽村長家要挑二十個短工,全村老幼都奔向沈家。
有人哭求,有人說盡好話,有人拉關係,有人賣慘,有人送禮,都要來沈家幹活。
其中哭最大聲的是瞎了眼的沈三婆,她兒子和兒媳早早離世,留下一對年幼的兒女。
一家三口就靠幾畝薄地勉強度日,沈三婆哭著說,今年他們吃最飽的一頓飯,就是沈家上樑那頓飯。
她家已經沒米下鍋,三人吃了幾頓幹芝麻葉,兩姐弟快要餓死了。她不要工錢,只要管飯就行了。
沈冬素看那對姐弟,乾瘦乾瘦的,衣衫單薄,一雙磨平了底子的單鞋,還破了洞。
姐姐最多十二、三歲,弟弟八歲左右。兩人拘謹又膽怯地站在門外,聽奶奶在裡面又哭又求。
沈冬素忙去煮糖水,把他們帶到小木屋,讓他們喝糖水暖暖,又把昨晚剩的兩個豆包烤給他們吃。
她穿越至今,沈家的麻纏事還沒解決完,哪有心思看村裡其他人。
這會回憶一下,不得不感嘆一聲,怪不得沈家蓋個新房子,全村都跟過年一樣熱鬧。
之前沈家大房被趕出來住牛棚,還不是全村最慘的,還有兩家住窖洞呢!
房子前年被雪壓塌了,至今沒蓋起新房,一家幾口人擠在專門為看果園挖的窯洞。
像沈三婆這樣的孤寡之家也有好幾家,還有一個沒了一隻手的獵戶,帶著兒子獨自住在沿山的草房子裡,也是沈家村的人。
上樑宴父子倆來了,送了一隻狍子,默默吃了席就走了,但今天沒來。
沈爺爺這個村長,肩上的擔子有點重啊!
新房子的院子裡吵吵嚷嚷,吵了一個多時辰,也沒挑出二十個人來。沈爺挑了這個,哪個哭,選了那個,這個鬧。
沈三婆對全村人哭,是想讓她的孫子孫女餓死,絕他家後嗎?
住窯洞的兩戶直接讓孩子跪在沈爺爺面前,求老村長給條活路,他們大人能熬過寒冬,實在怕孩子熬不過去啊!
沈爺爺那個為難啊!非常後悔直接在村裡說這事,應該悄悄跟選中的二十人說的。
蔣氏對別人的苦難絲毫不心軟,沈家之前更苦!她都要賣女兒了,你們好歹不用賣女兒吧!
斬釘截鐵地說,就要二十人,多的不要!再吵吵下去,一個人都不要了!讓她孃家子侄來幹!
沈父急的滿頭汗,都是鄉里鄉親的,誰家有事都會搭把手,落下那一個他都於心不忍。
最後沈冬素給沈爺爺出主意,讓各家自己決定,一家只要一個人。
算一下全村有四十八戶,除掉沈家大房和二房,還有四十六戶。
蔣氏一直在旁邊說人太多不行,沈冬素一錘定音,四十六人全要了!
蔣氏負責出二十人的工錢和伙食,剩下二十六人的份,她來出。
都沒等第二天,當天這四十六人就來幹活。沈三婆家是姐姐留了下來。
蔣氏說像這樣的半大孩子,工錢比成人少兩文,成人一天四文,孩子一天兩文。
就這村民們也是感恩戴德,好幾家還對沈爺爺磕頭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