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濤/柯春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然,巴頓並沒有被遺忘。
1942 年6 月,馬歇爾把巴頓召到華盛頓。此時,北非戰局惡化,隆美爾攻佔了具有重要意義的託卜魯克,井向埃及大舉進犯,應英國首相邱吉爾的要求,美國同意派遣一支裝甲師增援英軍,並準備任命巴頓為師長。馬歇爾就此事徵詢了巴頓的意見,巴頓認為,一個師不足以對北非戰局產生決定性影響,美國應派遣兩個師參戰。但就在巴頓為自己的觀點辯護的時候,馬歇爾已經做出了決定:暫不派遣軍隊,迅速向英軍提供300 輛坦克和100 門榴彈炮。這樣,巴頓的參戰計劃又化為泡影。
巴頓沮喪地返回訓練營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難道是自己建議失當或冒犯了馬歇爾,還會不會有參戰的機會呢?
正是:鋼鐵大軍將欲發,忽聞馬氏改初衷。凌雲壯志何時酬,常使英雄費揣摩。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第十一章 &ldo;火炬&rdo;計劃
曾有&ldo;火炬&rdo;現長空,漫漫黑夜見光明;
巴頓運籌帷幄日,靜候北非報捷聲。
1942 年7 月,戰爭形勢對反法西斯同盟十分不利。在太平洋戰區,日本人發動了大規模攻勢,先後佔領了菲律賓、香港、馬來亞、新加坡等地,並有繼續南侵澳洲之勢。在蘇德戰場,德國法西斯向史達林格勒南翼地區實施重點進攻,給蘇聯造成巨大壓力,在北非,隆美爾的非洲軍團繼攻佔託卜魯克後進抵阿拉曼防線,距開羅僅80 英里。在戰局吃緊,危機四伏之際,反法西斯同盟國內部圍繞開闢第二戰場問題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最早提出開闢第二戰場的是史達林。
1941 年6 月蘇德戰爭爆發後,德國集中64%的兵力向蘇聯發動全面進攻,企圖一舉攻佔莫斯科,迫使蘇聯投降,7 月18 日,史達林急電英國首相邱吉爾。要求英國儘快在北極地帶或法國北部沿海開闢第二戰場,以解燃眉之急,鑑於戰局日益惡化,9 月3 日,史達林再次呼籲邱吉爾於本年內&ldo;在巴爾幹或法國某地開闢第二戰場&rdo;。蘇聯的請求遭到了拒絕。其原因,除了英國確實沒有足夠的力量實施登陸作戰外,更主要的是邱吉爾對蘇聯能否抵擋住法西斯軍隊的強大攻勢持懷疑態度。
美國參戰之後,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日益突出起來。
1941 年12 月至1942 年1 月,英美首腦原則上透過了英國提出的&ldo;體育家&rdo;計劃(即在1942 年春天進攻北非的計劃)。但不久,英國在利比亞遭慘敗,&ldo;體育家&rdo;計劃遂之擱淺。後來,艾森豪又主持制定了代號&ldo;圍殲&rdo;的作戰方案,決定以英國為基地對西歐直接發動進攻,並把實施登陸的時間確定在1943 年春天。與此同時,為了應付輿論壓力井鼓勵蘇聯堅決抵抗,美國還制定了一個&ldo;大錘&rdo;計劃,確定1942 年8 月至9 月間,以6‐10 個師的兵力在法國北部實施登陸,發動有限攻勢,兵員由英國提供。但這一計劃遭到了英國的抵制,相反,他們建議在1942 年秋天進攻北非。最後,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鬥爭的推動和戰局的壓力下,雙方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終於就北非登陸的作戰行動達成了協議,規定最遲於1942 年10 月30 日前進行,代號改為&ldo;火炬&rdo;,艾森豪被任命力&ldo;火炬&rdo;行動的盟軍總司令。距離實施&ldo;火炬&rdo;計劃的日子已經下遠了,但此時,&ldo;火炬&rdo;計劃的細節尚不明朗,只是預計有一支美國特遣部隊參戰、從美國直抵北非,由誰來統率這支部隊呢?要知道,這位將軍身負著特殊的使命,盟軍的成敗全在此一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