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第1/3頁)
太平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徽宗贊道:&ldo;天然純潔,絕非做作。&rdo;蔡京揮手下,有仕應抬來大桌,桌上紙張筆硯一應俱全,有人開始研墨,徽宗回頭道:&ldo;檀香墨,果然清香宜人。&rdo;走到桌前,伸手在潔白的紙上摩挲,贊道:&ldo;澄心堂宣紙名不虛傳。&rdo;蔡京卑躬道:&ldo;這等好墨、好紙,也只是陛下可用,外人用了,簡直是暴殄天物。&rdo;
這檀香墨是用上等檀香木,削成小塊,慢慢陰燃,生成的煙薰燎銅製器皿,然後將銅製器皿上積成一定厚度的菸灰刮下,再用特製石磨,細細研磨而成,據說一錢檀香墨需用一兩黃金購買,端的是奇貴無比。澄心堂紙也是北宋時期發明的一種適合於用墨書寫或作畫的特製紙張,紙比較厚,是一道工序出來然後摺合壓制而成,可以很快吃透墨跡,不讓餘墨四下滲印,以免影響筆劃結構,是作畫最好的紙張。
蔡京早已摸索透了徽宗的脾氣秉性,作為一個老政客,長期屹立在朝中不倒,這是基本的條件‐‐揣摩上意,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蔡京知道徽宗每次高興下,都喜歡揮毫作畫。
徽宗也不推辭,提筆看著仙鶴又凝思片刻,躬身畫了起來,蔡京等人大氣都不敢喘一下,靜靜的守候在一旁,只有流水聲,仙鶴起落戲水聲不時傳來,平添一股畫意。
徽宗最後一筆畫完,長舒一口氣,滿意的放下狼毫,早有人送上溫熱的手巾,徽宗拿過拭汗,面呈微笑道:&ldo;蔡愛卿可來評點一番。&rdo;蔡京誠惶誠恐般上前,正是一幅瑞鶴圖,只見筆墨恣意,虛實相間,張弛有度,畫中仙鶴三三兩兩:有的水中張翅追逐嬉戲、有的單腿獨立傲視前方、有的專注覓食,低頭在水面逡巡、有的凜然振翅,欲飛九天,有幾處雖只寥寥數筆,卻非常傳神,畫中仙鶴無不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可以看出徽宗皇帝的觀察力很細。
蔡京由衷贊道:&ldo;皇上畫技通天,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還未見有那位君王如皇上般文采超然,詩詞書畫樣樣皆精,更兼國治清明、民生安定,再要收回燕雲十六州,實在是一個不世出的聖明帝君,老臣得以伺候在如此英明的皇上近前,可真是祖上積德,臣三生有幸、三生有幸也!&rdo;
這一番吹捧下來,徽宗皇帝不免心花怒放道:&ldo;就請太師題跋如何?&rdo;蔡京受寵若驚道:&ldo;老臣怎敢在皇上面前獻醜,皇上書法自成一家,他人怎敢趲越,陛下還是親自動筆,若是老臣落筆反而破壞原有佈局,造成缺憾。&rdo;又是一頂高帽送上。
其實在宋朝蘇、蔡、米、黃四家書法並行於世,這蔡就是指蔡京,蔡京為了使皇上開心,極力吹捧,不過徽宗的瘦金體書法也確有獨到之處,蔡京也並非無的放矢,若是皇上確實不擅長的地方,蔡京也少有吹噓,畢竟徽宗於文采方面確有真功夫,而且對書畫也有獨到見地,非是懵然不懂的胡說八道。故而蔡京的吹捧尺寸把握很好,反觀高俅、童貫輩每每出醜。
徽宗提筆又寫上一行小字:道君皇帝畫於太師府,宣和六年仲秋,賜太師留存。&rdo;
蔡京急忙下跪,磕頭道:&ldo;謝陛下抬愛,此御畫老臣必親手裱糊,奉於朝堂,上香供奉,使家中人早晚跪拜,見此畫就如見陛下親臨一般,可真是老臣的榮幸了!&rdo;說到後來,語調哽咽,顯然激動不能自己,竟滴下幾滴渾濁的老淚來。
徽宗笑笑,向另一處走去,驟然看到一座道觀,驚喜道:&ldo;太師對微妙元通真君也有所得。&rdo;
蔡京道:&ldo;老臣近日讀到微妙元通真君的養生主篇,感到妙不可言,卻有幾處不得要領。&rdo;
徽宗道:&ldo;不妨說來聽聽。&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