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說,他並未質疑始終“贊成思想革命”的自己。

“不討好的思想革命”,所指尚且限於“此時此地”;待到寫《教訓之無用》444一文,援引了藹理斯和斯賓塞的話,前者說:“一個人如聽人家說他做了一本‘道德的’書,他既不必無端的高興,或者被說他的書是‘不道德的’,也無須無端的頹喪。這兩個形容詞的意義都是很有限制的。在群眾的堅固的大多數之進行上面,無論是甲種的書或乙種的書都不能留下什麼重大的影響。”後者說:“在宣傳了愛之宗教將近二千年之後,憎之宗教還是很佔勢力;歐洲住著二萬萬的外道,假裝著基督教徒,如有人願望他們照著他們的教旨行事,反要被他們所辱罵。”據此,周氏將“思想革命”之“不討好”視為一條歷史規律,求諸古今中外,無有例外:“希臘有過梭格拉底,印度有過釋迦,中國有過孔老,他們都被尊為聖人,但是在現今的本國人民中間他們可以說是等於‘不曾有過’。我想這原是當然的,正不必代為無謂地悼嘆。這些偉人倘若真是不曾存在,我們現今當不知怎麼的更是寂寞,但是如今既有言行流傳,足供有藝術趣味的人的欣賞,那就儘夠好了。至於期望他們教訓的實現,有如枕邊摸索好夢,不免近於痴人,難怪要被罵了。”

話說至此,顯然希望徹底放棄此前曾經堅持,然而已經動搖的啟蒙主義立場;從這個意義上講,此文堪稱周作人思想程序上的一座界碑。如其所說:“我自己承認是範縝的神滅論者,相信人只有形體,沒有精神可以離形體而獨存,至於上帝與神更是不在話下了。可是儘管如此相信,卻有時也要表現出教徒那種熱心,或者以為宗教雖是虛妄,但在某種時地也是有用,有時也還要這樣的想,大概到了一九二四年的春天,發表了那篇‘教訓的無效’之後,才從這種迷妄裡覺醒過來吧。”445然而“教訓之無用”畢竟只是周作人此後思想的一端——雖然可能是最主要的一端;他仍不時以教訓者的面目出現,而且期待著這些教訓能夠得以實現。這是周作人自相矛盾之處;他自己不但不掩蓋,甚至有意張顯這一點——顯然他更願意做個豐富的人,複雜的人。

周作人傳 第五章 一九二三(2)

周作人提出“教訓之無用”,並不單單因為對於受眾失望,也與他愈發崇尚寬容精神有關,——他的人道主義、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思想,就以寬容為核心融為一體。此前不久寫的《中國戲劇的三條路》446有云:“我們平常不承認什麼正宗或統一,但是無形中總不免還有這樣思想。……將來無論社會怎樣變更,現出最理想的世界,其時一切均可以平等而各人的趣味決不會平等,一切均可以自由而各人的性情決不能自由;有這個不幸(或者是幸)的事實在那裡,藝術的統一終於不可期,到底只好跳出烏托邦的夢境,回到現實來做自己的一部分的工作。”也就是說,“教訓之無用”,於被動的一方是拒絕接受,於主動的一方則是無意強求,——否則豈不成了以自己“性情”的“自由”去獲取他人“趣味”的“平等”了麼。不僅拒絕別人統一自己的思想,也不應該以自己的思想去統一別人。然而周作人既不否認思想的價值——這一價值在於思想本身,而無所謂是否付諸實施——也不排除它仍有可能為少數人所理解,所以才說:“對於世間‘不道德的’文人,我們同聖人一樣的尊敬他,他的‘教訓’在群眾中也是沒有人聽的,雖然有人對他投石,或袖著他的書,——但是我們不妨聽他說自己的故事。”447 這裡說的是自己之於別人,他當然也希望別人這樣對待自己。此即《〈自己的園地〉自序》所說:“我還在尋求——這是生人的弱點——想象的友人,能夠理解庸人之心的讀者。”總而言之,無論作為“言者”還是“聽者”,周作人都有意從群眾之中脫身出來。

“教訓之無用”可以說是負面的意

遊戲競技推薦閱讀 More+
相思舍利子

相思舍利子

鼕鼕
遊戲 完結 13萬字
星辰訣

星辰訣

知恩報恩
遊戲 完結 328萬字
愛錯人?

愛錯人?

閻王
遊戲 完結 7萬字
重鑄清華

重鑄清華

竹水冷
遊戲 完結 487萬字
一言難盡

一言難盡

小秋
遊戲 完結 9萬字
奸商可奪心

奸商可奪心

漂亮格子
遊戲 完結 1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