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枕邊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只見布帛上寫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這句話出自《論語·泰伯篇》,是個爭議很大的句子。
宋朝之後,大多斷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對於老百姓,只能使他們按照我們的意志去做,而不能使他們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也就是愚民與弱民政策。
《論語》是這個時代士族的基礎讀物,所以原主也讀過這句話,不過能不能理解,怎麼理解,就是因人而異了。
作為新時代的有志青年,吳韻當然認同另一種斷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的力量可以藉助那就組織起來,不可以藉助那就告知君王。因為不可使而使之則國亡,歷史上就有數個例子證明:秦始皇修長城和隋煬帝修大運河。作為君主因該時刻知道百姓的生活狀況,依此制定各種合理的政策。
顯然這是孔子的理想,不要說在古代不可能實現,就是在現代也不太可能實現,因為眾口難調,每個人的利益訴求是不同的,每個人追求的幸福生活也是不同的,作為統治者不可能完全知道百姓的生活狀態,除非有一臺量子計算機,除非統治者沒有私心。
另外,吳韻對於這句話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第一種斷句也並不是完全錯誤的。百姓開啟民智就一定是好事嗎?人一旦開啟了智慧就有了更多的慾望,慾望越多,野心也就越大,那些歷史上的統治者也是開啟民智後變成統治階級的。當大家的智慧都很高,都去追求更好的生活的時候,如果現實中的資源無法滿足大家的慾望,那麼就會造成衝突,進而演變成戰爭。
所以,民智的開啟和社會的資源以及資源的使用成正比。貧富差距大的話,還是不要開啟民智的好。
這其中一個關鍵的地方是統治者們能否堅持大公無私,能否堅持消除貧富差距,能否堅持發展科技。在吳韻看來,最難的就是消除貧富差距,因為人都是自私的(不接受反駁,自私程度不同),如果沒有一套完全公平的制度,那麼實際上人類社會是不可能消滅貧富差距的。
所以,如何疏導人民內部的矛盾,在不愚民和弱民的情況下,要麼對外發動戰爭,掠奪他國財富,要麼建立一個信仰,讓人民安貧樂道。(這不是愚民。)想要讓人民安貧樂道,統治者自身也要安貧樂道,否則還不如愚民!
所以,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求統治者安貧樂道!然而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歷史上很少有統治者不被富貴迷了眼的!
在吳韻思考這些的時候,時間也在一點點過去。
“時間到了。”
吳韻理了理思路,說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君有道,尊之,無道,換之。”
轟隆,猶如一聲平地驚雷,王音手中的竹簡掉到了地上。
“你再說一遍?”他站起身來,臉色蒼白,手指顫抖地指著吳韻。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君有道,尊之,無道,換之。”
“你個逆子,無父無君的逆子!”王音氣得抄起桌上的竹簡丟向吳韻。
“什麼嘛,君王的話就一定要聽嗎?要是個昏君還供著他的話,大家一塊兒完蛋。”
“幼稚!你可知君王的力量,君王無道,只可規勸。”
“呵呵,皇帝又不是小孩子,再說誰家教育小孩子不用打的(古代)?”吳韻小聲嘀咕道。
“來人,”王音準備喊人教訓自己的兒子了。
“大人且慢!看著我的眼睛請聽我說!”吳韻雙眼直視他,心中吐槽:我可不是你的兒子,你先不仁別怪我不義。
“你有何話說?”王音的眼中閃過一絲迷茫之色。
“不就是懼怕皇帝計程車兵嗎?天下有道士族聯合起來,還怕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