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第1/3頁)
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2月22日,袁世凱已經摸清日本為了東北不惜一戰的底牌,故致電外務部,提出日俄如果決裂,中國應採取局外中立的方針。12月25日,日本外相小村密告中國駐日公使楊樞,日本已經備戰;日本外務省同時通知駐華公使和駐滬領事,要他們將此事通告主管外務部的慶親王和兩江總督魏光燾。在證實了戰爭必不可免後,袁世凱27日再次致電外務部,要求戰爭期間,中國應守局外中立的方針。袁世凱的建議,顯然是當時條件下清廷所能作出的惟一選擇,孱弱不堪的大清國此時誰也開罪不起,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兩個強盜,因分贓不均而在自己的家裡大打出手。12月30日,清廷電諭各省,日俄開戰,嚴守局外中立。此前,為了防止這場在自己領土上的戰爭發生,清廷曾做過最後的努力,派人秘密前往大連會見阿克萊息夫,希望俄國能夠履約以避免戰爭,自然議無所成,弱國無外交,這也可以算作一個事例吧。
1904年1月17日,清廷也召開了御前會議,商討應付的對策。會議的結果是命令袁世凱整軍節餉,以備防守。18日,又由軍機處致電各省督撫,因日俄相持益急,除奉直邊要各地由北洋統籌佈置派兵嚴防外,命沿海沿江沿邊各口加意扼防,並認真保護洋人財產與教堂。本章開頭的奏摺,就是袁世凱對這封電諭的回覆。
中俄、日俄的交涉情況如上,清廷自己為了應急,先是批准袁世凱在直隸招募六千人組成&ldo;新練軍&rdo;,為此1902年6月,袁世凱奏準成立北洋軍政司,進行了初步的軍制改革。1903年春天,太后、皇帝謁掃西陵,作為地方最高行政長官的袁世凱一路陪同,在謁陵的途中,太后曾垂詢練兵和鐵路事宜,袁的答覆使太后甚為滿意。袁趁熱打鐵,上奏《陸軍訓練簡易章程》,並建議設立練兵處,作為陸軍參謀本部,統一事權,負責督練考察全國的新軍。但當時的軍機領班榮祿重病在身,已無力顧及於此了。4月榮祿死後,奕進入軍機處擔任領班大臣,袁立即派楊士琦進京重賄結交奕,與之建立了良好的個人關係,為北洋未來的擴軍打下了基礎。
當年秋天,日俄在東北問題上的對峙日益嚴重,11月間,朝廷兩次召袁世凱進京磋商對策,袁遂再次提出設立練兵處的建議,以統一軍政事權於中央、便於整軍經武的理由說動了太后和慶王,責成他進行籌劃。袁回到天津之後,在督署&ldo;三日未見屬員&rdo;,親手擬定&ldo;所有一切章程7&rdo;。12月4日,練兵處成立於北京(在今東城錫拉衚衕),慶親王奕為總理練兵大臣,袁世凱為會辦大臣,鐵良為襄辦大臣。練兵處設提調一人,由袁之密友徐世昌擔任,下設軍政、軍令、軍學三司,由劉永慶(副使袁嘉穀)、段祺瑞(副使馮國璋)、王士珍(副使陸建章)擔任各司正使。鐵良基本上是個擺設,只是為了免除太后的猜疑,不得不放上的一個旗人罷了。上有奕、袁世凱,下有各司正副使(全部是袁的人),鐵良夾在中間,只能應聲附和8。
從練兵處的這個班底來看,不啻是直隸軍政司的翻版,其基本成員全都是袁世凱小站班底的骨幹成員。袁世凱多年來堅持不懈地抓軍事人材的培養,在此時顯出了效果,練兵的人才資源在他的手裡,練兵的大任自然也就非他莫屬了。奕不知兵,而且袁此時已同其結為一黨,因而對袁也十分信任倚重,不久,奕即以自己&ldo;衰邁多病&rdo;為由,奏&ldo;請太后責成袁、鐵悉心經營,而自己但總其成9&rdo;,因而練兵處的實權操於袁世凱的手中。由此,清廷這次全國性的整軍經武,也自然要以北洋為藍本,其營制餉章、軍校訓練規章制度的制訂,則是依樣畫葫蘆,全都出自北洋新軍的那套制度,袁世凱也最終實現了按自己願望重振陸軍的目的。
但光有了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