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 鄱陽湖 (第2/3頁)
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內閣成員多一半都要奉命去饒州開特別會議,這讓趙傭覺得姑丈比自己強大,這個國家的皇帝好像並不是自己。而這些臣子走了之後,自己還能在這個位置上坐幾天?
「陛下放心,特別會議是要處理促進社內部的緊急事件,與朝廷無關。我等離開月餘對朝廷並不大礙,目前沒有內憂外患,該做的事情副手自會按部就班執行。」
王二覺得這位皇帝好像越來越廢物了,一起籌劃的時候他是面面紅光躍躍欲試,剛出現點問題就小臉煞白,說話都哆嗦了。不說才能如何,光是這份膽識就不足矣領導這麼大的國家。
同時也不得不承認,養父設計的虛皇、實相、內閣、議會制度確實有先見之明,能最大限度彌補一位君王的不足之處,哪怕他是個庸才,國家也不會被帶歪。
當然了,如果這套制度最終得以全面實現並真的發揮了作用,以後也很難出現養父這樣的治國奇才了,出現了也會被條條框框羈絆住難以百分百發揮才能。
它就像機械廠裡製造火槍的流水線,任何人都是其中的一個環節,誰也不可能掌控全部製造工藝,造不出像王大頭那樣精妙絕倫的藝術品,也不會讓質量太次,抬高了下限,卻也限制了上限。
不管趙傭樂意不樂意,第二天就有兩隊箱車在新軍護衛下離開了開封,沿著驛道向揚州疾馳。這段路真的不近,即便道路狀況好了許多,沿途還有軍驛調換馬匹,比鏢局的行進速度快上一倍不止,那也得十五天左右才能抵達。
前提是中途別趕上大雨和洪水,就目前而言各地的道路基本還是以夯土和碎石鋪設,只有兩條南北、一條東西主幹道才有石條,不是時間不夠,而是成本太高,高到洪濤這個土財主都不敢大面積推廣。
其實土路也不是他投資的,基建這玩意弄起來就沒邊了,有多少錢也不夠花。這些路都是促進社近十年來忽悠的結果,要想富先修路這句後世的口號,也在大宋普及了起來,最熱衷的響應者就是商人、合作社和各地工坊主。
王二這批人就比較幸運,在長江以南基本就沒遇上風雨,過江之後趕上了幾場雨也不大,沒怎麼影響行進速度,半個月之後終於風塵僕僕的進了饒州,抵達鄱陽縣東的永平監。
鄱陽縣城,是饒州治所,位於江南東路最西邊,與江南西路隔著一片湖泊沼澤。那位甄大郎說這片水域叫楊瀾湖,據說名字源於隋唐名臣李綱,但到了鄱陽縣這邊,百姓們則稱它為宮亭湖,因為在湖泊西北有座高山名廬山,山腳下有座古剎,名曰宮亭廟,據說很靈驗。
但在新軍繪製的地圖上,這片水域還有個新名字,鄱陽湖。這個名字是洪濤親自決定的,當初他看到鄱陽縣時就懷疑這片水域是後世的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但又拿不準。
畢竟距離了千年,後世有些湖泊現在還沒形成,而現在有的到了後世可能也找不到。直到在測繪資料上發現了廬山的名字,他才認定這裡有極大可能就是後世的鄱陽湖。湖泊可以在幾年、幾十年之內就形成,山不會。
鄱陽湖有啥特產呢?第一個從洪濤腦海里浮現出來的就是大閘蟹!鄱陽湖大閘蟹!
後世裡很多湖泊絨毛蟹都會被冠上鄱陽湖大閘蟹的名字,然後身價倍增,洪濤每年都會買,但心裡清楚,就算鄱陽湖再大、滿湖都是螃蟹,也肯定不夠全國大中城市這麼賣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