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被逼降價 (第2/3頁)
過關斬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沈福屯化工廠門口,進進出出的車輛絡繹不絕。
現在的沈福屯化工廠,可以生產好幾種紡織製劑,這使得化工二廠的封殺失去了作用。
而且陳嘉德選擇豐收廠投資的事情,也給沈福屯化工廠打了一個大大的廣告。
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青河市好不容易招來了個港商,這港商的一舉一動自然備受關注。
那日陳嘉德看樣品的事情,也迅速的在青河市的紡織行業中傳開,各個紡織廠都知道,豐收廠之所以受到外商的青睞,主要就是使用了沈福屯化工廠的紡織製劑。
既然能入的了港商的法眼,說明沈福屯化工廠生產的紡織製劑,品質肯定是很不錯的,於是青河的各大紡織廠紛紛派人來到沈福屯化工廠,或是索要樣品,或是直接訂貨。
一下子來了這麼多的客戶,李衛東暫時也不用去跑銷路了,現在的沈福屯化工廠,主要任務就是生產,而這方面的事情,一直都是由沈援朝和沈勝利兩兄弟負責的。
對於沈援朝和沈勝利,李衛東還是比較放心的,主要是因為,大家都是親戚。
在所有的企業組織形態中,最古老的莫過於家族企業。
很多人聽到家族企業,第一反應便是愚昧落後的象徵。
而事實上即便是在世界五百強當中,也有二百多家企業是家族家族企業。西方有的經濟學家更是認為,家族企業在全世界企業中佔比要超過60。
家族企業主要有三種模式,一種是純粹的家族企業,也就是從老闆,到管理者,再到員工,都是一家人。這種家族企業規模一般都比較小,通常是以作坊形式出現的。
第二種是傳統家族企業,主要是是有家族長來控制大權,關鍵崗位由家族成員擔當,外來人員只能單人非核心的崗位。
第三種便是現代家族企業,這種企業是家族持有所有權,而經營權則交給了有能力的家族或非家族成員,也就是所有權好經營權剝離的模式。
沈福屯化工廠,介於第一種和第二種之間的家族企業。
整個沈福屯,大部分村民都姓沈,而且還都沾親帶故,沈福屯化工廠裡僱傭的工人,也都是沈福屯的村民,外村人可是進不了沈福屯化工廠的。
像是李衛東這種,拿著真金白銀來投資,也是因為喊沈正一聲“二叔”,才能夠拿下沈福屯化工廠的股權,如果沒有親戚關係,李衛東也會被沈福屯化工廠拒之門外。
這種家族企業的經營模式有著先天性的優勢,以血緣、親緣為紐帶的管理模式,員工之間的溝通和協調成本會更低,對企業的責任感也會更好。
當家族成員既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又參與利潤的索取分配時,便會不計較自己付出的勞動和所得的報酬是否合理,反正是自己的生意,當然要全力以赴。
家族企業也有很多的弊端,比如發展會比較容易遭遇瓶頸、人才資源會受到限制、不科學的決策會導致損失等等。
然而在中國的改革開放初期,絕大多數的私營企業,都是以家族企業的模式存在的。
畢竟那是很多法規並不健全,資訊傳遞也受到各種限制,與陌生人比起來,親戚還是值得信賴的。
從另一個角度說,在八十年代中後期那種環境下,李衛東即便是引入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也會遭遇到水土不服,他只能儀仗家族企業的管理模式。
……
第二化工廠,韓國浩將廠裡的領導幹部全都召集到了會議室。
“最近一個月,我們廠的各種紡織製劑,銷量都有所下降,至於原因,相信我不用多說,各位也都知道究竟是什麼回事。”
韓國浩目光掃向眾人,接著說道:“那個沈福屯化工廠,只是一個村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