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議和(下三) (第2/2頁)
衚衕老串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今唯一可慮者便是屯兵長安的公子曹彰!”陳群道。“那十萬邊軍鐵騎皆是精銳,不出五日便可到達許昌。”
“如今許昌兵力空虛,附近雖有十餘萬青州兵駐屯,但不服節制。許昌城內營兵更是不堪,所能依仗者只有幾千虎豹騎和世子帶回的一萬輕騎。”
“聽聞近日丁儀兄弟與長安多有書信往來,不得不防!”吳質道。
“吾這賢弟還是不死心啊!”曹丕幽幽道。
“彰公子勇猛有餘,才智不足,雖有十萬眾,何足道哉!”朱鑠笑道。“況其糧草供應皆在吾之掌握,能成什麼氣候?明日請世子下令,長安大軍糧草改為每十日支取一次。”
吳質介面道,“還要給渭水曹真下令,一旦有變,立即回軍長安駐守。”
“樊城有司馬懿,還有近二十萬人,一旦戰事了結,便可回援許昌。”
“司馬先生與孔明議和頗不順利。漢營態度強硬,非割讓樊城難以息兵止戰。”曹丕應道。
“諸葛村夫倒是會敲竹槓!”陳群笑道。“吾看如今先穩定大局要緊,至於樊城,日後大可徐徐圖之。”
朱鑠、吳質也是點頭。
“既然三位皆此主張,吾請父王示下便下書樊城。”
兩日後,樊城便接道魏王詔書,令夏侯惇主持議和,可便宜行事,速速了結戰事,帶大軍回返許昌。
夏侯惇閱罷詔書,獨目翻了兩番。思忖道:王兄病體已漸不支,侄兒曹丕又薄情寡義,若合議失卻樊城,日後難免會被言官彈劾,秋後算賬。如此費力不討好之事,還是甩給司馬懿好了。
想罷直接令中軍將詔書送至司馬仲達營帳,未附一言。
司馬懿與馬謖唇槍舌劍爭辯兩日,無有結果。回帳便見了詔書,見其上指派夏侯惇全權議和,不禁心頭竊喜。
匆忙趕往中軍面見,那夏侯惇也是硬核,一面未露,只是傳話令司馬懿儘快達成合議。
司馬懿哪是善類,又託中軍傳話,言及樊城可否割讓。可憐那個中軍官往返前後帳十幾次,只等來夏侯惇一句酌情辦理。
司馬仲達還欲再問,中軍已沒了蹤影。
滑頭!司馬懿心道。這議和失地之責,吾可不能獨擔,到時自有分較。
有詔書在手,司馬懿次日便有意無意間,透露出樊城歸屬可以商談之意。
法正、馬謖何等樣人,一下就聽出弦外之音,一面暗中與張石頭送信,一面立刻同意遣返全部兩萬餘戰俘,換取樊城。
司馬懿正聽得高興,門外傳來一聲:“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