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池州之戰的時候,陳友諒水師利用巨舟優勢,從江面上直接逼城近戰,讓定遠守軍吃了不小的苦頭。而定遠軍有個優良好傳統,就是善於總結每場戰役的得與失,所以定遠軍越打越會打。池州之戰,定遠軍吃過這種苦頭,自然會做為重點總結出來,再由行樞密院行發各地對照改進。當塗城西門緊挨著姑孰河,趙大勇為了防止類似的威脅出現,乾脆在城外河邊沉下幾艘船,再斜插上千根木樁,讓巨舟無法直接靠上城牆。
陳友諒一看這陣勢,立即意識到自己的如意算盤落空,但是不能白來,他下令各軍從巨舟一邊集中弓箭手進行箭矢壓制,一邊準備木板,直接強行攻城。
漢軍剛準備動作,卻發現城牆上豎著密密麻麻的木板,憑空建立了一層擋箭的遮蔽。前敵指揮陳友貴當即命令集中漢軍所有的火器,對當塗城轟擊。
只見三百多艘巨舟密密麻麻排在姑孰河面上,船靠船,幾乎結成了一座移動的水上城池,與當塗城高。而上萬漢軍軍士在船上大聲吶喊著,千餘人手持火器站在最前面,待到逼近城下,便陸陸續續地點火。只聽到一陣噼裡啪啦的巨大亂響,鐵彈把城牆上的木板打得碎屑亂飛,可惜這些鐵製點火火器由於材質和工藝問題,口徑做得不是很大,加上距離又遠,所以威力不大。
但是陳友貴對這個效果非常滿意,謠言說定遠軍擅長火器,一旦發動就如春雷炸響,摧山斷河,陳友貴是萬萬不會相信的,火器這東西,漢軍營中也有不少,都是元軍以前留下的,嚇唬人還可以,殺傷力就差強人意了。陳友貴先用己方的火器齊射一番,就是打算給定遠軍一個下馬威,看來效果還不錯。
硝煙過去,當塗城上一片寂靜,除了一些細小的木屑在空中慢慢向地上飄落之外就只有密密麻麻的彈孔。而木板後面卻一點動靜也沒有,似乎定遠軍被剛才一陣火器轟擊給嚇住了一般。
見此情景,船上的漢軍不由爆發出一陣歡呼聲,他們看到自己的船頭離當塗城牆不過七八米,便七手八腳地把雲梯伸過去,搭在城牆上,再鋪上長木板,然後準備從長木板上直接衝到城牆上。
當數百塊長木板架成了攻城的通道後,城牆上的木板屏障上半部分突然被推倒,現出後面的守軍來。最顯眼的是數千身穿紅色軍服的大內親軍,他們把四十餘門野炮往前推,從木板的缺口對準漢軍,而近三千軍士舉著滑膛槍站在齊胸高的木牆後面,等待命令。
江寧軍器局雖然沒有那麼多錢造青銅火炮,但是滑膛槍的產量卻一直得到了保證,經過錢清鎮一役之後,靖康滑膛槍根據實戰效果進行了細微改進,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又生產出六千多支,所以大內親軍已經擴充套件為三個步兵團的規模。而陸戰野炮除了火力還強調機動性,所以整個結構都是易於裝卸,讓大內親軍用吊杆和滑輪組費了一番力氣運到了城牆上。
阮智冷冷地看著密密麻麻的漢軍衝上木板,開始向城牆蜂擁而來,他一點都不著急,火槍火炮的威力他是知道的,到時一發就夠漢軍受得。他周圍是忙碌的軍官,當塗城歷來是江南江防重鎮,在定遠軍手裡又多次擴建加固,所以城牆寬度足夠,雖然還有點擁擠,但是也夠火炮施展了。
阮智把三個團的大內親軍分成三部分,一個團的老兵站在第一排,他們負責開火,一千餘人負責在中間傳遞,其餘五千餘人則是在後面負責裝彈藥。總共有九千枝支滑膛槍供他們使用,而每次實際使用的只有三千枝,所以運轉起來勉強接得上。
看到漢軍已經衝到木板中間,阮智拔出短銃朝天開了一槍。聽到槍響,火炮哨長立即點燃了引藥,四十聲巨響比剛才漢軍施放火器的聲音還要大,沉悶的聲音撕破了空氣,在當塗城上空迴響著。
而隨著火光和青煙傾瀉出來的散彈兇悍無比,數千粒鉛彈像暴雨一樣,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