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紅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顏慕曦問:&ldo;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rdo;
向淵說:&ldo;這還不明白嗎?案件畢竟還只是一審判決,後面還有二審、死刑覆核,媒體透過放大鐘天崖的罪行,醜化鍾天崖的犯罪形象,造成對鍾天崖非常不利的輿論影響,人們會覺得鍾天崖罪大惡極,實屬該殺,這種輿論會對法院二審、死刑覆核形成一定壓力。&rdo;
顏慕曦說:&ldo;也就是所謂的&l;民憤殺人&r;?&rdo;
向淵說:&ldo;沒錯,媒體的報導會引導公眾的意見和情緒,公眾一起呼籲要判鍾天崖死刑,這就會形成所謂的民憤,這種民憤也會迫使法院不得不考慮維持鍾天崖死刑。&rdo;
顏慕曦說:&ldo;看來民憤也未必都是理性的。&rdo;
向淵說:&ldo;所以說,我們司法實踐中常說的&l;不殺不足以平民憤&r;其實是不科學的。民憤是可以被引導的,媒體的不實報導或者傾向性報導很容易錯誤引導民意,這種民意常常是衝動的、不理性的。司法應該客觀、理性、冷靜,不應該受到外界的幹擾。我們國家法院審判案件很注重輿情,注重民意,而外國法官審判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他們在這段時間裡不看報紙,不看電視,不上網,就是要避免受到媒體輿論的影響,在一個沒有外界幹擾的真空環境中審理案件,完全憑自己的內心作出公正判決。&rdo;
顏慕曦說:&ldo;我們國家的新聞對司法的影響還是太大了,有的案件經過媒體一炒作,就成了社會熱點案件,輿論鋪天蓋地,對司法的幹擾太大了。看來,我們國家確有必要制定新聞法,規範新聞和司法的關係了。&rdo;
向淵說:&ldo;除了立法,更重要的是轉變司法人員的司法觀念,不能盲從民意,更不能屈從民意。司法是講親歷性,外人根本沒有親歷過案件,沒有提審過犯罪嫌疑人,沒有閱過卷,他們僅僅根據媒體上的報導、言論就發表意見,這種意見能客觀、理性、公正嗎?我們的案件還是要我們來做主。&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