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種精神使許多師生受了感動。&rdo;(8)看到這樣的文字,我總有些鼻子發酸。我能想像得出吳晗扭秧歌是什麼模樣,但實在想像不出朱自清塗脂抹粉、穿紅戴綠地扭秧歌是怎樣一幅畫面,‐‐也不忍細想。
餘 論
毛澤東在建國之前,即定下了未來的反美親蘇、向蘇聯&ldo;一邊倒&rdo;的外交方針。吳晗們在建國前夕的積極反美,與中共預定的這種外交方針無疑不無關係。但是,同屬民盟頭麵人物,張瀾、黃炎培、張東蓀、羅隆基等人則在此問題上與吳晗立場頗不同,他們堅決主張建國後要與美國建立良好關係。1948年10月,張瀾、黃炎培、羅隆基、葉篤義等人曾以留滬民盟中委的名義向中共中央建議,建國後外交上要採取對美蘇同樣友好的方針。(9)至於張東蓀,在此問題上態度更&ldo;固執&rdo;。1949年1月,應中共之邀,張東蓀等來到西柏坡,與毛澤東們&ldo;共商國是&rdo;。在談及建國後的外交政策時,張東蓀與毛澤東產生了巨大分歧。毛強調只能向蘇聯&ldo;一邊倒&rdo;,張則主張在蘇美之間走&ldo;中間路線&rdo;,或者二者都不親近,或者在較為親近蘇聯的同時,也與美國建立良好雙邊關係,總之是不能反美。理由之一,是中國的建設需要美國的支援。毛澤東當然不會被張東蓀所說服。建國後,毛澤東積極尋求蘇聯的經濟援助,結果大家都知道‐‐反目成仇。
建國後,張東蓀仍不能坐視中美之間的對抗,甚至以政府&ldo;要人&rdo;之身,十分書生氣地私自與美國方面接觸,想最終影響上層,使中美關係改善,以致於犯下了&ldo;叛國罪&rdo;。&ldo;文革&rdo;期間,張東蓀以八旬之身鋃鐺入獄。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中美上海公報》發表。張東蓀在獄中得知這一訊息,驚喜交集,不停地說:&ldo;中美不能對抗,還是我對。&rdo;(10)可惜張東蓀未能活到&ldo;文革&rdo;結束,不然,得知鄧小平復出後立即訪美,他會更高興。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