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底有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醫學的典籍中,開始分析偏癱後的痺症。
“我們中醫,沒有偏癱這樣的描述,但是關於中風的痺症,卻是由古來,就有典籍先案記載。”
“中風痺症,在四合參診中,望聞問切,有如下記錄。”
“望者,《金匱要略·痿論》與《臨證指南醫案·卒中篇》分別論:
“所以卒中發作時,面部痙攣、眼腫、口角歪斜、舌強不語,上肢不能舉起,下肢不能屈伸。”
“病人身體瘦弱,肌肉萎縮,四肢無力,不能自主,其形如懸磬。”
“面部痙攣、肌肉萎縮、四肢無力、形體瘦弱、上肢不能舉起、下肢不能屈伸等症狀。”
“這在你們現代醫學中,應該叫失用性萎縮,是吧?我看有人這麼寫過病歷。”
吳邪聞言,思索了一會兒,謹慎回答:“也有叫作神經營養性萎縮的,最終的表現雖然一樣,但意思差不多,也有失用性。”
“再論脈象——《傷寒雜病論·百病始生》曰:寸口脈沉細者,陰氣也;沉遲者,寒也;遲數者,瘀也;滑而遲者,溼也;浮而弱者,氣也;滑而數者,熱也。”
“脈象沉遲或滑而遲,為氣血不暢或陰虛寒凝……”
“中風之為病,半身不遂,口不能言,此為半身不遂。……癱者,其氣不行,陽氣閉塞也。口噤不言者,其脈微弱,陰陽俱虛,故不能言也。或手足不仁,此為寒痺之病,……按其脈,如帶數,此寒也。”
“這些都是經典典籍的記載,你有看過我給你的那份筆記裡的,我的總結性描述麼?”熊堯引經據典了一陣後,如此問。
吳邪老實搖頭:“熊醫生,拿到您給的書後,我多觀望是關於關節脫位這一部分,對於痺症,並無翻閱和了解。”
先老老實實做好一種吧,先哪怕非常精通地看好一種病,比你多涉獵一百種更加好,就好比這外科感染病學,專精級,那和熟練入門,就完全不是一種東西了。
熊堯也點頭,說:“中風痺症的患者面色普遍較暗淡,是乃氣血不暢、陰陽失調。舌苔厚重而呈灰白色。仍是運血不暢的原因。”
“這一些,都是診,在於診斷。”熊堯模擬著,之前吳邪給他科普現代醫學知識那樣,把中風痺症的一些東西,也分條類、分層次的一一講解和說明。
“接下來是關於治,我們在治療中風痺症的時候,無藥可源,無根本方可用,但有方向可循——”
“《黃帝內經》訴:‘痺,寒也。寒則水凝而不行,故為痺。經絡閉塞,肌肉失所,故不能舉也。’”
“氣血失調,導致經絡閉塞、肌肉失去運動能力等原因引起的。因此,治療中風後偏癱的關鍵是要調理氣血、通經活絡、恢復肌肉運動能力。”
“這個大概能聽得懂吧?”熊堯如同喂小孩子一樣的重述經典典籍後,再次用白話文給吳邪投餵拆分。
吳邪點了點頭:“氣血不分家,可以相互轉化,氣運與血運又各有不同。”
吳邪只能用自己那一丁點的中醫學的知識,給著粗鄙的門外漢回答。
熊堯也沒論吳邪的不對之處:“《金匱要略》中又言:“癱者,其氣不行,陽氣閉塞也。口噤不言者,其脈微弱,陰陽俱虛,故不能言也。或手足不仁,此為寒痺之病,……按其脈,如帶數,此寒也。”
“這說明,在我們中醫的認知中,中風痺症,屬於是寒痺,因此。”
“治療中風後偏癱,重在溫通經絡、祛寒散瘀、啟用機體的自我修復能力。這是治療原則,治療原則就是一個方向,我沒說錯吧?”熊堯這麼說的時候,還特意的眯了眯眼睛。
吳邪聽到這,略有些感動,他算是看出來了,熊堯在努力地向他靠攏,以自己能夠理解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