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西漢衰亡 元成哀平 (第3/4頁)
苦竹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蘇文常融之事近在眼前,居然還能相信宦官!”難道皇帝老了就一定會糊塗嗎!
劉詢表情空白了片刻,無法想象自己將來為何會相信宦官。現在的他尚未掌握朝政,還在與霍光鬥智鬥勇,為治理大漢傾注滿腔熱血。
可見,人的思想總是會變的,劉詢在成為皇帝多年後,自以為掌握了天下,驕傲自滿,對權利失去敬畏之心,卻沒有想到隨手封賞的近侍也能成為餓狼!
【宣帝重用外戚,大肆封侯,劉詢的祖母史良娣的史家,皇后許平君的許家,劉詢母親王夫人的王家,都被宣帝重用,逐漸形成巨大的勢力,尾大不掉,埋下了衰亡的禍根。】
評論區
“一個冷知識,這個王家就是王莽的王家。”
“宣帝晚年好大喜功,喜歡諂媚小人,誅殺忠直之臣,在霍家一案中牽連甚廣,也是衰亡之兆。”
“宣帝用弘恭、石顯而啟元帝之信宦者,貴許、史而啟成帝之任外戚,殺趙、蓋、韓、楊而啟哀帝之誅大臣,開三大釁,終以亡國,因此功罪相半,“論其功大為中興之君,論其罪則亦為基禍之主”。”
劉詢被天幕的評價暴擊,眼前一黑,跌坐在席上,“朕做錯了嗎?”
“漢朝皇帝都喜歡任用外戚,在外戚中尋找人才,尤其是有了衛青霍去病的榜樣,後面的皇帝更加迷信外戚了。”
“所以,西漢被一個外戚篡了位……”
【元帝劉奭體弱多病,為人優柔寡斷,大量啟用儒生治國,漢朝從此走上了真正的“獨尊儒術”的道路。他在政治上沒有什麼作為,中央集權式微,豪強兼併盛行,天災人禍橫行,吏治敗壞加上外戚專權,天下民不聊生,流民四起!】
評論區
“元帝朝我只知道昭君出塞。”
“劉奭在歷史上存在感太低了。”
“宣帝留下的三公一位是外戚史高,一是儒家子弟蕭望之,元帝推崇儒家,對蕭望之十分信任。此消彼長之下,史高的地位受到威脅,史高便與宦官聯合起來,對抗儒家。兩方明爭暗鬥,都希望元帝能支援他們,可惜元帝優柔寡斷,搖擺不定。外戚與宦官聯手逼死了蕭望之,放逐了其他儒家子弟。”
“此後的朝堂就是外戚與宦官的一言堂了。”
“元帝特別天真的認為宦官沒有家室,不會結外黨,但其實整個朝堂都是他的黨羽,黨同伐異,興風作浪!”
“優柔寡斷,是非不分!”
……
武帝:儒家那一套不是用來糊弄百姓的嗎,怎麼把自己給糊弄住了!
劉詢:問題不大!長子還小,還能從頭教導,若是當真教不好,朕與平君還有其他孩子。
“大司馬,您可願擔任太子太傅?”
霍光:……陛下的意思是未來的一切翻篇,從新開始?
“多謝陛下信任,臣定當竭盡所能!”
【劉奭多年無子,王政君為其生下長子後被封為太子妃,宣帝十分喜愛這個長孫,希望他像一匹駿馬一樣,故而取名為驁,字“太孫”。】
【年輕時的劉驁喜好經書,寬博謹慎,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沉迷酒色,不思進取,元帝曾想要廢太子,卻因為他的優柔寡斷,遲遲無法下定決心。】
【元帝死後,其子劉驁繼位,是為漢成帝。王政君的家族走上了歷史舞臺,為後來王莽篡位埋下伏筆。】
【劉驁登基之初利用外戚打擊宦官集團,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請神容易送神難,以王鳳為首的王家逐漸成為漢朝最大的政治團體。太后王政君七個兄弟都被封侯,權傾朝野,無人能夠制衡。】
【成帝劉驁也開始他的擺爛之路,他沉迷酒色,荒於政事,最後中風而死。】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