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池水淬火,取這山石磨劍之故。
楚王見劍大喜,乃賜此寶地為“劍池湖”,唐乾元二年此地置縣就以第一把寶劍為縣名,叫“龍淵縣”,因避唐高祖名諱“淵”字,改叫“龍泉”,一直叫到今天。為了紀念龍泉寶劍鼻祖歐冶子,後人在劍池湖建了“劍池亭”和“歐冶子將軍廟”,成了一方古蹟。
歐冶子是鑄劍天王,世人皆知,卻不知道除了寶劍之外,對其它器械也很精通。歐冶子還在“龍淵”,“泰阿”,“工布”三劍之後,用餘料鑄造了一把斧鉞,隨身攜帶用來披荊斬棘,尋找上好的鑄造材料,歐冶子把寶劍獻給楚王時,把這斧鉞留在了“劍池湖”,干將莫邪後來鑄劍靠它斬妖伏魔,莫邪跳入爐火而得干將莫邪雌雄神劍,那斧鉞也隨身而入不化,干將把斧鉞藏於鑄造深山,帶著雌雄神劍出山沒有再回過。斧鉞本是寶劍之材,在深山更得日月精華,千年不腐,可憐日夜嚎鳴無人得知。知道唐朝末年,有一鑄劍師傅有意找尋干將莫邪的鑄劍之法,而尋入深山聽到金戈鐵馬般鳴叫聲,這才讓這天地造化的斧鉞重現人間,並帶入了北方,獻給了當時的梟雄石敬瑭。石敬瑭見到這神鬼默契的斧鉞大是高興,預示上天安排他統治中原,取代後唐自立為帝。石敬瑭沐浴更衣持戒上天禱告上蒼的賜予,併為斧鉞配上黃金寶石,取名“赤金鉞”,富貴逼人。
石敬瑭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重李牧、周亞夫之行事,隸屬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當時正值梁太祖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爭雄,石敬瑭衝鋒陷陣,戰功卓著。唐同光四年,效節指揮使趙在禮於魏州發生兵變。李存勖命李嗣源率軍平叛,石敬瑭也一同出征。在魏州城下,李嗣源的部隊也發生兵變,與魏州的叛軍合兵一處,擁李嗣源為主。李嗣源本想回朝請罪,石敬瑭則勸他奪取開封,以成就大事。李嗣源無奈,只得接受了這個意見。於是。石敬瑭便自告奮勇,親統驍騎三百為前鋒,搶佔開封,又回兵渡汜水,直取洛陽。唐莊宗李存勖被亂兵所殺,李嗣源入洛陽稱帝,即唐明宗。由於石敬瑭在這次軍事政變中立功頗大,唐明宗任他為保義軍節度使,賜號“竭忠建策興復功臣”兼六軍諸衛副使。當時,許多官將都不奉公守法。而石敬瑭以廉政聞名,頗受明宗李嗣源褒獎。從此以後,石敬瑭以駙馬兼功臣,逐年升遷,歷任侍衛條軍馬步都指揮使,河東節度使,大同、彰國、振武、威塞等軍藩漢馬步軍總管等職,負責抵禦契丹南下,後又賜封為“耀忠匡定保節功臣”。隨職務和勢力的增長。石敬瑭開始擁兵自重,大有取後唐而自立之勢。
不久,李從珂殺唐愍帝,改元清泰。自立為皇帝,即唐廢帝。唐廢帝對石敬瑭猜疑頗大,石敬瑭亦疑心重重,二人矛盾日益尖銳。為試探唐廢帝。早有預謀的石敬瑭於唐清泰三年四月,以身體羸弱,乞解兵權。調往他鎮。這正合唐廢帝之意,便順準石敬瑭之請,徙其為天平節度使。群臣得知,相顧失色,均感亂之將至。石敬瑭認為我不興亂,朝廷發之,安能束手於道路?遂決意謀反。大將劉知遠,掌書記桑維翰也有此意。於是,石敬瑭上表指責唐廢帝是明宗養子,不應承祀,要求讓位於許王李從益。唐廢帝撕裂其表,削其官爵,並以建雄節度使張敬達四面招討,劉知遠將兵三萬築長圍以攻太原。石敬瑭一面於朝廷內部從事策反活動,一面由掌書記桑維翰起草奏章,向契丹求援:請稱臣,以父事契丹,約事捷之後,割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與契丹。對此種認賊作父、賣國求榮的行徑,連其親信都押牙劉知遠也表示反對說: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賂之,自足致兵,不必許其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無及。然石敬瑭不從,仍一意孤行。契丹主耶律德光得表大喜,以兵援之,大敗唐張敬達。同年十一月,契丹主作冊書封石敬瑭為皇帝,改元天福,國號大晉,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