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2/4頁)
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續說動長沙王召回皇甫重,另一件說起來驚心動魄,李含要謀殺長沙王。
李含一到洛陽,皇甫商就密切注意著他的行蹤,很快皇甫商就發現了李含的秘密。有一天,河間王的黨羽之一、侍中馮蓀又來遊說長沙王召還皇甫重,等馮蓀走後,皇甫商向長沙王報告了李含的可疑行跡和陰謀,接著他對長沙王說:“河間王的全部奏摺都是李含的主意,不及早除去此人,禍亂將至。此前河間王的借刀殺人之計,也是李含提議的陰謀。”
當初河間王借刀殺人的痕跡如此明顯,長沙王顧全大局所以佯裝不知,但他沒想到忍辱負重的後果,竟然是招來變本加厲的謀害。是可忍,孰不可忍?長沙王新仇舊恨一起算,在洛陽範圍內清肅河間王黨羽。
清肅的結果是李含、馮蓀,還有中書令卞粹,被斬首於洛陽東市;河間王另外兩個黨羽,諸葛玫與牽秀逃得快倖免一死,當時通往關中的道路已經被封鎖,兩人轉向東北鄴城方向逃竄,到了鄴城之後諸葛玫散佈謠言,極力慫恿成都王向洛陽進軍。
李含一死,河間王的鬼蜮伎倆就暴露於天下。河間王索性明火執仗,準備派兵到洛陽來取長沙王性命,但他不敢單獨行事,於是派出使者去聯絡成都王。
這時是太安二年(公元303年)七月,長沙王執政的第八個月份。
三、荊揚有寇
河間王趕上了好時機,當時成都王剛剛在荊州碰了個釘子,正憋著一肚子火要發洩。
這釘子碰得十分曲折,說來話長,但不得不交待一下,因為這個釘子決定了歷史的走向,直接影響日後東晉的建立。
荊州是三國時期唯一魏蜀吳都曾染指,並且動用重兵多次發生大規模會戰的地方。史上有名的幾次戰役,比如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公元208年)、建安二十四年的樊城之戰(公元219年),還有吳蜀之間的夷陵之戰(公元222年),全都發生在荊州。為什麼三國的梟雄們不約而同的重視這個地方呢?原因無他,荊州的戰略地位實在太重要了。
長江發源於巍峨的唐古拉山,它從海拔六千米奔騰而下,其流滾滾,衝過蜀中、巴中,衝出崇山峻嶺之後,就進入了荊州。此時江面變得開闊,利於航行,但是海拔與下游依然有數百米的落差,因此水流依然湍急,順流而下,就可以出其不意地在江南任何一個地方現身,令人防不勝防。具體這速度有多快?我們可以參考李太白名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白帝城在梁州巴郡境內,尚在荊州以西。
所以荊州一直被視作江南的西大門,以前孫吳政權就在此屯有重兵,著名的晉將羊祜與吳將陸抗頗有君子之風的對峙,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發生,當時孫吳流傳這麼一句話“陸抗存則吳存,抗亡則吳亡”;後來晉國大舉伐吳,功勳最大的是來自益州的水師,由龍驤將軍王濬統帥,王濬在荊州與吳軍交戰,幾乎使孫吳水師全軍覆沒。荊州失守之後,江南敗局就成定局,王濬直指金陵如入無人之境,迫使孫皓黯然出降——從軍事角度而言,得荊州者得江南,說荊州是南中國的東西要衝,這絲毫不過分。
而荊州的重要性不僅限於威懾江南,同時它還是中國南北要衝。
漢江是長江最大的一條支流,它發源於秦嶺,呈南北走向,漢江的大部分流域都在荊州境內,它與長江的匯合處也在荊州。從荊州溯漢江而上,可以抵達漢中,可以出奇兵威脅隴上;而渡過漢江向東北方向進發,就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可以長驅直入奔赴洛陽、許昌等名都大邑。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大舉進攻荊襄,包圍樊城水淹七軍,佔領荊州的絕大部分,引起了中原地區極大的恐慌,曹操甚至一度打算遷都——由此可知荊州也是中原的西南門戶。
鑑於荊州非同尋常的重要地位,所以晉武帝臨終特意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