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打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鼓一般。
“官人,你知道我對仕途是不感興趣的,今日我來,只是怕這樣修改犯了忌諱,如今無事,我便可在歷山書院放心使用了,至於交不交給朝廷,您說了算!”
“好,好,本官尊重你的意見。”李載微微點頭。
……
隨即。
孔方拿著冊子又去歷山書院找了孫復等數位夫子,讓他們先體驗了一番。
孫復等夫子體驗後,大讚孔方聰慧。
千百年來,讀書人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在文字裡面還可以新增各種標點符號。
學子們讀書時,主要是根據“之乎者也”之類的語氣詞以及讀書的抑揚頓挫感斷句,極為麻煩。
另外,特容易產生歧義。
比如,《論語》中:“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如果換個斷句,就變成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意思截然不同。
當即,孔方便讓書坊開始印製帶有標點符號的冊子了。
至於朝廷會不會讓整個大宋都統一使用,那就不是孔方要考慮的事情了。
他要做的,就是讓讀書變得更簡單。
此外,孫復已經開始組織夫子們編著歷山書院的第一本書,名為【歷山夫子論】。
此書將從詩、賦、策論等多個科舉科目出發,重點講述應該如何學,如何悟,以及科舉內容的側重點在哪裡。
算得上一本解讀當下科舉考試形式與內容的書籍。
孫復看似重義理而輕詩賦,但真去詮釋詩賦的邏輯,他完全當得起大儒之名。
寫詩作賦,靠的是才氣。
而論證詩賦的結構與寓意,則是靠學問。
有才氣的讀書人易尋,有學問的讀書人卻難得。
孫復鑽研經傳多年,學問在整個大宋都屬於站在金字塔尖的那一小撮人。
此書乃是歷山書院的亮拳頭之作。
也意在告知天下人:當下的科舉,有章可循,只要尋到方法,榜上有名的機率將會大大增加。
至於木活字印刷,夫子們從成品的書籍裡,幾乎看不出與雕版印刷有何不同。
畢竟。
在整體美觀上,民刻書和官刻書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當下,官刻書最好的機構便是國子監,其次是進奏院、大理寺和崇文院。
民刻書的典範則是寺院和道觀。
這些機構因長期刻印佛經道法類的大部頭書籍,擁有著非常成熟的經驗和刻書技巧。
孔方本著向優秀者學習的態度,購買了大量這些機構出版的官刻書,想著儘可能將書做好。
此外,他也開始大量購置一些民間的藏書,希望能在三年內,將歷山書院的書館填滿。
孔方對自己的要求一向是:不做就不做,若做一定就要做好。
他定要讓歷山書院變成整個大宋最優秀的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