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中子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相提並論。
李良太清楚老家的狀況了,入夜之後星星少得可憐,如今一想,那豈不是說明老家所在的宇宙就沒幾顆行星,跟華胥空間比都差得老遠,遑論這個外來的、由自洽空間組成的宇宙?
如果知曉他心中所想,遠在巴比倫的羅桓肯定會翻個白眼,再狠狠地豎起中指。
感慨一番後,李良繼續順著目錄向下看。
沒了。
在元年後一億六百萬年,晶壁立起後不久,便沒有了下文。
像是彈到一半的琴聲戛然而止,停在中間。
之後長達九千多萬年的時間裡,都像是沒有任何值得記載的內容,直到現在。
就像這段歷史,並沒有存在過一樣。
宇宙消失後發生了什麼?人們如何應對?文明又為什麼會在近一億年之後不進反退,變成現在這樣?
統統沒有答案。
“申請文明史補足。”
李良向維持次宇宙的華胥提出申請,他覺得可能是表述有問題,以至於得到的文明史並不完全。
但
“無可補足之處。”
李良得到了這條資訊。
不管是現實還是次宇宙,都由華胥維持,一般來說,是不會出錯的。
“為什麼自元年一億六百萬年之後,沒有任何資料?”
李良再次詢問。
得到的結果卻是:
“資料丟失,無法接續歷史。”
緊接著,當問及資料丟失的原因時,給出的答案是華胥主要機體遭遇過突然的超新星爆發,由於那顆突然爆發的大質量恆星,資料一直很正常,所以沒能在它形成超新星之前準確預測,好在距離較遠,所以只有部分機體損毀和部分資料連同備份一同丟失。
按理來說,乍一看挑不出毛病,畢竟誰也不清楚當時的實際情況。
但是,李良卻覺得,事實可能未必如此。
華胥文明的架構本身就已經非常奇怪,不像是正常發展的產物。
雖然在巴比倫,有人設想過人人平等、物質極度充裕、不用為生活發愁、只需享受的烏托邦,但是,正常條件下這不太可能實現。
或許有人會想,社會發展到極先進的地步,制度也會隨之進步,能打造出理想的國度。
但實際上,不大可能。
人是複雜的,即使制度和社會都十分先進發達,也絕不可能僅僅展現好的一面。
正因如此,華胥文明的現狀本身就是大大的疑點。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問題隱藏。
壽命就是其中最難以忽視的一項。